Nat Med:免疫分子IL-17可促进肿瘤对抗血管生成疗法产生抗性
2013年8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州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参与炎症反应的一种信号蛋白同样可以促进肿瘤对抗生成血管疗法产生抗性。
Cancer Res:微小RNA通过内皮祖细胞调节血管生成
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有助于小鼠和人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现象依赖性生长。内皮祖细胞通过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以及促进管腔直接进入发芽状态的新生血管来调节血管生成开关。 微小RNA(miRNA)是参与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包括血管生成。然而, miRNA 是否对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介导的血管生成有作用仍然不明。
Octapharma在WFH世界大会上主办应对血管性血友病(VWD)诊断及治疗挑战研讨会
瑞士拉亨--(美国商业咨询)--Octapharma AG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人体蛋白制造商,其产品可用于挽救生命的治疗,该公司主办了一场名为“应对血管性血友病(VWD)诊断及治疗挑战 - 我们已解决了哪些问题?”研讨会。该研讨会于2012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0届世界血友病联盟大会期间成功举办。
:发现人胎盘干细胞拥有更强的血管生成潜力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比较了来自人胎盘和来自人脐带血的内皮集落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forming cells, ECFCs)哪个拥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更好地形成新的血管,结果发现来自人胎盘的ECFCs更好地产生新血管。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 Medicine期刊上。
NEJM:ANCA相关性血管炎发病机制与遗传组分存在关联
根据一项于2012年7月19日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对ANCA(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 即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表明遗传组分也促进疾病易感性产生...
Blood:阎锡蕴等发现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6月20日,Blood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课题组继发现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标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此项研究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机制,是CD146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标志分子的最直接证据。
Oncologist:抗血管生成疗法新见解
针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或血管生成的治疗手段在癌症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贝伐单抗等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在临床上已被广泛运用。 抗血管生成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肿瘤获得新的血液供应能力有限,那么它们的生长和转移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更多的证据表明,修饰和/或“正常化”不规则的肿瘤血管,减少缺氧可加强肿瘤细胞毒性化疗(CT)的功效。
Oncogene:p53亚型刺激血管生成和肿瘤发展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gene)。在所有恶性肿瘤中,50%以上会出现该基因的突变。由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protein)是一种转录(transcription)因子,其控制着细胞周期的启动。该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kDa的蛋白质,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肿瘤抑制基因p53参与DNA修复、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也参与抑制血管的形成过程,血管生成对促进肿瘤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Asian J Androl:VEGFA的非促血管生成作用
在一些恶性肿瘤类型中,缺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1)能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表达。这种低氧和TGF-β1可能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具有关键影响。
Mol Cancer:异黄酮代谢产物抑制血管生成
一直以来某些植物化学物质包括多酚类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具有抗癌功效。近日,一新研究证实这些化合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其保护作用。新研究中发现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具有潜在的抗血管生成活性,这不仅对了解这些化合物预防肿瘤的作用机制,同时也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试剂铺平了道路。 在试图找出能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植物化学物质的道路上,研究人员筛选出了一套迄今未经研究过的植物雌激素的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