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Adv:膀胱细胞外基质诱导的2型免疫反应可增强角膜伤口愈合

角膜组织由于其无血管的性质,因而限制了其再生潜力,当受损时,角膜组织可能出现愈合不完全和疤痕形成的情况。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Jennifer H. Elisseeff1团队通过应用了超细(ultrafine & micro)的猪膀胱基质(UBM)颗粒,由于探究其在促进角膜伤口愈合的2型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相关结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杂志上。

2021-04-19

Cancer Research:人类第一个胃癌基质转录组图谱建成

以色列科学家提供了第一个人类胃癌间质转录图,并发现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通过热休克因子1介导的细胞外囊泡的分泌促进侵袭性胃癌表型

2021-04-12

Nat Commun: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或能促进LDL受体脱落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021年4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西方社会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与机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呈正相关关系,LDL受体(LDLR)能介导LDL的摄取且在清除血浆中LDL-C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当结合LDL后,LDLR能通过网格蛋白小窝(clathrin-coated p

2021-04-10

Sci Trans Med: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促进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小细胞外囊泡通过miR-486-5p促进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从而保护梗死心脏的心功能

2021-03-12

中国科学家发现脐带血来源的外,能全面改善组织器官的衰老状态

  为了对抗衰老,人类想出了无穷多的方法,其中最为疯狂的不过“换血逆转衰老”,这故事可谓波澜起伏悬念丛生,然而年轻血液中是否真的存在所谓“年轻因子”呢?2017年,Tony Wyss-Coray团队曾在脐带血中寻找到能够改善脑功能的TIMP2蛋白。近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又在脐带血中发现了新的抗衰成份——源于间充质干细胞(MSC)

2021-02-10

研究实现肿瘤衍生细胞外的分子识别

  细胞外囊泡(EV)可以说是癌症诊断中的新生力量。细胞外囊泡属于膜结合的颗粒,在体内由各种细胞均可分泌,并参与细胞间通讯。分析EV中的生物标志物很有价值,因为EV中包含大量关于其组织来源的信息。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tdEV)可用于肿瘤诊疗的有希望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然而,血液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液体,在与tdEVs(30 nm-1μm)相同

2021-01-21

研究发现内皮来源的基质细胞有助于造血骨髓的微环境形成

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组织维护和再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他们的起源仍然不完全了解。荷兰伊拉斯谟MC癌症研究所Marc Hermanus Gerardus Petrus Raaijmakers团队发现,内皮来源的基质细胞有助于造血骨髓的微环境形成。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研究人员在人类胎儿和再生骨髓中鉴定出共同表达内皮和

2021-02-14

肿瘤细胞外DNA分子逻辑运算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韩达课题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张少华合作,在肿瘤细胞外囊泡DNA分子逻辑运算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umor-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U

2021-01-26

2021年终盘点:细胞外重磅级研究成果解读

时光匆匆,2021年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22年,2021年细胞外囊泡相关发表了很多重磅级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本年度科学家们在该领域取得的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2021-01-02

研究揭示咽在弓动脉前体细胞特化中的作用

 弓动脉是脊椎动物胚胎连接心脏与背主动脉的唯一通道,是胚体血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弓动脉的发育分为弓动脉血管的形成及血管重塑两个过程,最终形成颈动脉、括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和肺动脉等心脏大动脉血管。斑马鱼胚胎弓动脉的发育虽然无重塑过程,但弓动脉的形成高度保守,是研究心血管发育的理想模型。心脏大动脉血管发育缺陷是导致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缺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