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抗精神病药物对痴呆症患者的危害被严重低估了!
在50岁及以上的痴呆症患者群体中,与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相比,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增加中风、静脉血栓栓塞、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骨折、肺炎和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J Affect Disord:某些性格特征或会增加机体患抑郁症的风险
该项研究突显了性格特征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为我们深入理解性格特质如何贯穿个体整个生命周期,进而影响抑郁症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启示。
Nature子刊:于杰/盖景鹏团队揭示粘多糖症相关溶酶体乙酰转移酶HGSNAT的跨膜催化机制
本研究揭示了HGSNAT介导的一种全新的溶酶体跨膜区乙酰化的催化机制,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乙酰转移酶,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MPS IIIC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结构见解。
Cancer Res:牛津大学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更具个性化的癌症疗法策略,能显著延长患者复发的时间,最长可达两倍
研究结果表明,DRL框架始终优于在临床中使用的传统MTD和适应性策略,从而就能延迟队列中所测试的所有患者的复发事件,并能将一些患者的复发时间延迟一倍以上。
科学家有望通过延长T细胞的存活来改善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通过靶向CD38来增强抗PD-1疗法的潜力,还为克服T细胞耗竭提供了创新策略,为癌症免疫疗法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崭新路径,有望让更多的癌症患者受益于更持久、更高效的治疗效果。
Mol Psychiatr | 南方科技大学侯圣陶团队揭示节律光有效治疗自闭症动物模型新机制
这项研究确定了腺苷作为一种新型神经化学介质,通过减少40 Hz光刺激治疗期间的兴奋性神经传递来缓解社交趋新缺陷。40 Hz光刺激技术有望进一步发展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Cell Rep: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脑肠轴”来改善阿尔兹海默病的疗法
本文研究展示了一个系统性的生物学框架,如果广泛应用的话,其或许能揭开阿尔兹海默病和其它复杂人类疾病中肠道微生物组的特殊GPCR靶点。
Nature Medicine:双靶点CAR-T疗法,治疗致命脑肿瘤
人体临床试验数据证明了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CART-EGFR-IL13Rα2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初步安全性和生物活性,还检测到了令人鼓舞的早期疗效信号。
Cell Metab | 它和益生菌同食能治抑郁症!上海交通大学贾伟等团队首次揭示调控自噬保护突触,改善抑郁症新机制
该研究表明长双歧杆菌产生HVA,并通过含有肠道罗斯拜瑞氏菌的混合益生菌等增强HVA,可以有效缓解抑郁,调节突触完整性。
中国科学家完成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25年重症糖尿病终得治愈
这项研究首次报道了使用自体E-islets移植成功治愈2型糖尿病患者,这一方法显示出显著的血糖控制改善,移植体可耐受、无致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