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微生物电合成过程中的「黑匣子」,首次实验证实微生物使用的电子来源,有助于推动商业化应用
德国莱布尼茨天然产物研究和感染生物学研究所(Leibniz-HKI)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研究人员以模型产乙酸菌 Clostridium ljungdahlii 为研究对象,首次通过实验证实,这种细
Science:成功利用合成的基因振荡器显著延缓细胞衰老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如今利用合成生物学进行了扩展,设计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细胞不会达到与衰老有关的正常退化水平。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4月28日的Science期刊上。
Science:揭示细胞耐受DNA损伤和基因组不稳定性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胞对DNA损伤和基因组不稳定耐受背后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论或能重新引导科学家们以DNA复制为靶点来开发治疗人类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新型疗法。
Science:寿命延长82%,合成生物学重新编程细胞衰老过程
该研究显示,通过合成生物学重新编程细胞衰老的过程,在酵母细胞内设计了一个合成基因振荡器,与正常衰老的酵母细胞相比,寿命延长了82%,这一发现有朝一日可能会促成合成基因回路的设计,从而促进更复杂的生物体
上海交大实现吡咯并吲哚类生物碱的集约式生物合成
异源二聚化吡咯并吲哚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碱,其丰富的结构多样性赋予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活性,因此拓展该类生物碱的结构多样性对于深入探索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Science子刊:上海交大叶菱秀团队揭示抗体基因缺失和插入事件的DNA修复机制
因为片段的缺失和插入会影响抗体基因可变区的长度,其中互补决定区的长度变化对抗原抗体的结合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机制研究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人为引入DNA 核酸外切酶Trex2或条件性敲除DNA 聚合酶
植物叶绿素合成调控新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鉴定了一个在植物中高度保守、参与体内叶绿素稳态的叶绿体蛋白,解析了其在光暗转换条件下调控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
延长寿命新纪录:郝楠团队通过合成“基因震荡器”延长细胞寿命,实现高效抗衰
研究团队选择了酿酒酵母细胞作为人类细胞衰老的模型,他们开发并使用了微流控技术和延时显微镜来追踪细胞生命周期中的衰老过程。结果显示,与正常衰老的对照酵母细胞相比,设置了“基因振荡器”的酵母细胞的寿命增加
托品烷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起源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胜雄带领的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及药用植物资源攻关团队,长期聚焦于托品烷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