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从结构上揭示产甲烷古菌的酶复合物进行电子分岔和二氧化碳固定之谜
研究人员从一种产甲烷古菌中发现了一种庞大的酶复合物,它直接将电子分岔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到二氧化碳的还原和固定中。他们对这种高效的能量转化过程的详细见解可能为可持续的生物技术开发带来新的可能性。
新型DNA编辑工具Retron Editing的开发及优化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辉研究组在Protein & Cell上发表了题为Precise Genome Editing without Exogenous Donor DNA via Retron Editing System in Human Cell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优化
Cell Stem Cell:干细胞移植或并不会导致供体细胞发生DNA的改变
来自荷兰Princess Maxima儿童肿瘤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并不会导致供体细胞中的DNA发生变化,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来证明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抗病毒药物或会引发DNA发生改变;在特殊情况下,该药物甚至能促进癌症的发展,当然这还需要后期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这一问题。
Gut:一线治疗下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循环肿瘤DNA的基因组时间异质性
循环肿瘤DNA(ctDNA)测序越来越多地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管理,但治疗过程中 ctDNA 的基因组异质性及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欠缺探究。
揭示RecA在同源重组中寻找同源DNA机制
RecA上的标记与DNA上的荧光标记一起,使得Elf团队能够准确地跟踪这一过程的每一步。他们得出结论,整个修复过程平均在15分钟内完成,而确定模板DNA的位置大约需要9分钟。
PNAS:揭示维持DNA甲基化和基因组稳定的新机制
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朱健康研究组完成的题为Pathway conversion enables a double-lock mechanism to maintain DNA methylation and genome stabil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一种维持植物DNA甲基化和基因组稳定的新机制。无
研究发现一线治疗下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循环肿瘤DNA的基因组时间异质性
近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在国际消化道权威期刊《肠道》(Gut)在线发表了题为《循环肿瘤DNA基因组在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异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治疗策略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优化,然而肿瘤内演变的分子异质性常导致一线和后线治疗的失败。尽管循环肿瘤DNA测序越来
CRISPR大牛张锋教授发现一类极具应用潜力的新型基因编辑系统---转座子编码的RNA引导的DNA内切酶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新的可编程的DNA修改系统,称为OMEGA,它们可能天然地参与了在整个细菌基因组中重排小片段 DNA的工作。
Molecular Cancer:lncRNA ANRIL通过介导DNA损伤的同源重组修复增强肿瘤耐药性
2021年8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异常增强的DNA损伤修复导致许多类型癌症的治疗抵抗。
上海交大海洋学院发现与真核生物进化关系更靠近的新古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王风平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在线发表了以“Expanding Asgard members in the domain of Archaea sheds new light on the origin of eukaryotes”为题的研究论文,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