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科院营养所章海兵团队揭示细胞程序性坏死及免疫稳态调控新机制

  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一种由激酶RIPK1/RIPK3的级联磷酸化调控的促炎细胞死亡形式。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过MLKL蛋白聚合在膜上打孔裂解细胞膜,执行细胞死亡并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触发炎症反应。已知细胞程序性坏死参与调控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自身免疫性的淋巴增生综合征(AL

2022-01-27

Nature:利用大脑类器官揭示不同的自闭症风险基因对大脑发育产生相同的影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和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三个不同的自闭症风险基因实际上影响着神经形成的相似方面以及发育中的人类大脑中相同类型的神经元。通过在称为“大脑类器官(brain organoid)”的人类大脑微型三维模型中测试这些基因突变,他们发现在这三个风险基因中,每个都存在类似的整体缺陷,尽管每个风险基因都通过独特的潜在分子机制发挥作用。

2022-02-03

JEM:揭示人类机体肺部巨噬细胞发育的分子机理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机体肺部巨噬细胞是如何发育的,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减少机体的器官损伤,对于后期开发治疗肺部疾病的新型疗法至关重要。

2022-01-21

Cell Rep:揭示维生素D激活机体树突状细胞耐受性程序的分子机制

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维生素D激活机体树突状细胞耐受程序的分子机制。

2022-01-21

Nature子刊: RIOK2是人类血细胞发育的主要调节因子

贫血是衰老、慢性肾脏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共病。然而,在血细胞发育中调控造血分化的转录网络仍未完全确定。

2022-01-22

研究发现肢体发育相关基因在指纹花纹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

  指纹是存在于指皮肤上的凹凸纹路,因其恒定性及高遗传性,已成为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肤纹类型。指纹花纹如何形成?何种基因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人类对指纹花纹这类表型形成的生物学机制仍知之甚少。为解开这些谜团,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汪思佳团队、爱丁堡大学教授Denis Headon团队和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联合国内外十余家科研机构

2022-01-11

Nat Commun:科学家揭示人类大脑细胞发育和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之间的神秘关联

来自卡迪夫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大脑细胞发育的破坏与精神分裂症和其它精神性疾病发生风险之间的新关联。

2022-01-20

Cell:我国科学家领衔发现人类指纹花纹竟与肢体发育基因相关联

在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分析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和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指纹的形状---无论它们是圆形、波浪状还是弯曲状---都受到负责肢体发育的基因的影响。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基因和表型特征之间的关联性。

2022-01-09

Cell Stem Cell:我国科学家解析人类下丘脑发育的时空动态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以及北京安贞医院的张军教授合作,系统揭示了人类下丘脑单细胞转录组的时空动态变化和谱系发育特征。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ell Stem Cell》上,题为:Deciphering the spatial-temporal transcriptional landscape o

2022-01-10

波士顿科学FARAPULSE脉冲电场消融系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作为目前欧洲已上市的脉冲电场消融系统,FARAPULSE PFA系统已获得欧盟CE认证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PaAF),此前亦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此次FARAPULSE PFA系统成功进入“绿色通道”,更是对其优势的进一步认可,未来该系统将有望为中国房颤消融领域带来巨大变革。

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