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慢性咳嗽新药!默沙东口服选择性P2X3受体拮抗剂gefapixant在美国进入审查:显著降低咳嗽频率!

如果获得批准,gefapixant将成为首个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RCC)或不明原因慢性咳嗽(UCC)的药物。

2021-03-09

慢性咳嗽新药!默沙东P2X3受体拮抗剂gefapixant 2项III期临床获得成功:显著降低咳嗽频率!

每天2次45mg剂量组咳嗽频率较基线降低>60%,77.1%的患者咳嗽相关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2020-09-09

研究揭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炎症反应机制

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炎症反应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彭珂课题组、肖庚富课题组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刘玮团队合作,通过运用临床病人样本转录组和定量蛋白质组的多维组学方法,研究了新型蜱传布尼亚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他们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炎症反应与疾病

2020-08-16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诱发炎症反应研究取得进展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在东亚地区传播流行的病毒性新发传染疾病,由新型蜱传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该病起病急骤,临床病死率高(12%-50%),目前尚无针对SFTSV的有效疫苗,亟需深入解析SFTSV感染的致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新思路。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彭珂课题组、肖庚富课题组

2020-07-21

Physics of Fluids:反复咳嗽或会显著降低口罩的防护效能

2020年7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戴口罩被认为能减缓病毒的扩散,包括引发COVID-19的SARS-CoV-2病毒,但人们似乎对口罩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知之甚少;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hysics of Fluid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尼科西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精确的计算机模型成功绘制出了戴口罩的人反复咳嗽时释放的小液滴的流

2020-07-19

发热嗅觉丧失等新冠症状受遗传影响

日前,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双胞胎研究与遗传流行病学系、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研究团队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在观察到的COVID-19主要症状的个体差异中,遗传因素起了一半作用。该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在线发表了上述研究“Self-reported symptoms of covid-19 including symptoms m

2020-05-0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聚合酶L蛋白冷冻电镜结构研究获进展

2010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性病毒病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它能感染人导致严重的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致死率为5%-30%。SFTSV属于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白纤病毒科(Phenuiviridae)

2020-05-02

结核菌产生一种触发咳嗽的分子来促进自身传播

2020年3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引起致命性肺部疾病的细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似乎通过产生一种触发咳嗽的分子来促进自身传播。这一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阻止结核病扩散的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ycoba

2020-03-17

发热咳嗽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唯一首发症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研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后,患者并非一定首先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科等症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月24日发布《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新型肺炎。权威部门日前发布的《关

2020-01-24

中国科学家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途径

 攻克致死率极高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有效途径。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彭珂研究组与肖庚富研究组联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刘玮研究团队联合攻关,发现钙离子通道抑制剂贝尼地平等能够在细胞水平显着抑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入侵及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该联合团队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的临床大数据开展

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