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22年度拜耳中国科研合作奖揭晓,这些领域成为研发热点!

截至目前,已有近200位中国科学家获得过相关奖项与资助。

2023-02-20

研究揭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炎症反应机制

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炎症反应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彭珂课题组、肖庚富课题组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刘玮团队合作,通过运用临床病人样本转录组和定量蛋白质组的多维组学方法,研究了新型蜱传布尼亚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他们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炎症反应与疾病

2020-08-16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诱发炎症反应研究取得进展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在东亚地区传播流行的病毒性新发传染疾病,由新型蜱传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该病起病急骤,临床病死率高(12%-50%),目前尚无针对SFTSV的有效疫苗,亟需深入解析SFTSV感染的致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新思路。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彭珂课题组、肖庚富课题组

2020-07-21

发热嗅觉丧失等新冠症状受遗传影响

日前,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双胞胎研究与遗传流行病学系、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研究团队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在观察到的COVID-19主要症状的个体差异中,遗传因素起了一半作用。该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在线发表了上述研究“Self-reported symptoms of covid-19 including symptoms m

2020-05-0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聚合酶L蛋白冷冻电镜结构研究获进展

2010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性病毒病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它能感染人导致严重的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致死率为5%-30%。SFTSV属于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白纤病毒科(Phenuiviridae)

2020-05-02

发热咳嗽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唯一首发症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研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后,患者并非一定首先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科等症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月24日发布《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新型肺炎。权威部门日前发布的《关

2020-01-24

中国科学家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途径

 攻克致死率极高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有效途径。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彭珂研究组与肖庚富研究组联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刘玮研究团队联合攻关,发现钙离子通道抑制剂贝尼地平等能够在细胞水平显着抑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入侵及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该联合团队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的临床大数据开展

2019-10-14

研究发现钙离子通道抑制剂能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彭珂研究组与肖庚富研究组联合军事科学院刘玮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在线发表题为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reduce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 related fatality(《

2019-09-03

究揭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入侵细胞的精细动态过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蜱传、高致病性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其病死率高达30%。目前,关于SFTSV的感染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对相关疾病进行防控和治疗。入侵是病毒感染的第一关键步骤,也是很多抗病毒药物设计的靶点。目前对于布尼亚病毒的入侵缺乏深入研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基于量子点标记的单粒子示

2019-01-18

PD-1/PD-L1研发热潮下的竞争秩序重构

继君实、恒瑞、百济之后,信达医药在申报抗肿瘤生物新药IBI308之后7个月内成为国内第4家拿到PD-1抗体IND的企业。加上正在申报IND的康宁杰瑞、嘉和生物、哈尔滨誉衡和基石药业,和正在布局的东诚药业、东方百泰、复宏

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