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房静远团队:具核梭杆菌是如何诱导结直肠癌的?在肠癌的诊疗中有哪些应用价值?
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已上升为全球第三[1,2],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驱动的,CRC也不例外,在环境因素中,肠道微生物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危险因素[3]。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现甲基转移酶SMYD3调控机体低氧耐受的新功能
氧气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动物机体的生理活动。氧气供应不足(低氧)会导致机体细胞功能紊乱甚至凋亡。动物在演化历程中,发展出感知和适应氧变化的独特分子机制
BJC: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发现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液体活检标志物!
这项研究为T1期ESCC患者LNM的微创或无创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志物——miR-20b-5p,为T1期ESCC患者选择治疗策略和预测预后情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考。
Nature子刊:科学家将血浆核小体表观遗传标记用于结直肠癌诊断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癌症,患者死亡率高,肿瘤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常规的检查方法如肠镜和组织活检是侵入性的,过程痛苦且存在风险。
Nature:新研究揭示导致转移性结肠癌复发的细胞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隐藏在肝脏和肺部中的残余肿瘤细胞,并描述了它们如何演变为这些器官中出现的转移瘤。
Molecular Cancer: 长非编码RNA DLGAP1-AS2通过调节Trim21/ELOA/LHPP轴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转移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据估计,2020年约有190万例新发结直肠癌病例,93.5万人死亡。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大脑处理奖赏和厌恶的伏隔核平行环路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朱英杰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伏隔核两条平行环路分别调控奖赏和厌恶行为。
张抒扬/薛毅/徐华强合作揭示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与RNA潜在组装机制
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蛋白)作为冠状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在新冠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首次发现耐药性细菌或能从肠道转移到肺部从而增加致死性感染的风险!
来自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揭示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持续上取得了重大发现,文章中,他们首次发现抗生素耐药性细菌能从患者机体的肠道微生物组中迁移到肺部,并增加患者致命性感染的风险。
Nature:揭示线粒体DNA如何进入人类的细胞核基因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4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人的线粒体中的一些遗传密码会插入到人类的细胞核DNA中,这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