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多篇文章解读科学家们在细胞外囊泡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细胞外囊泡衍生物或有望作为早期肝细胞癌的无创诊断生物标志物、中国科学家建立细胞外囊泡数据挖掘新技术、利用胞外囊泡递送mRNA可增强免疫疗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

2024-04-29

泰中定临床研究成果获国际认可,荣登权威医学期刊 《柳叶刀》 子刊

泰中定®展现出显著的抗病毒效果,用药后病毒载量大幅下降,“咳嗽、感觉发热或发热、头痛、浑身疼痛/酸痛”等11种新冠症状快速恢复,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2024-04-12

第三届“专病数据库、样本库、知识库”临床三库建设与医学人工智能应用研讨会

第三届“专病数据库、样本库、知识库”临床三库建设与医学人工智能应用研讨会,2024年6月1日-6月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祥科路257号云飞大厦

2024-05-10

港中文于君团队发现,特定口腔微生物会通过MDSC介导PD-1治疗耐药,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MDSC主要靠肿瘤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驱动。研究者分析了PA小鼠中的相关因子表达,检测到CXCL1上调最为显著。

2024-06-26

Cancer Cell:顾伟/刘彦卿等2万字长文综述全面总结p53领域研究进展

p53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的短臂(17p13.1)上,这是肿瘤中经常缺失的区域。p53 缺失以多种不同方式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2024-05-11

用于原代生物样品研究的生物正交光催化邻近标记技术CAT-S取得进展

该工作对生物正交光催化标记化学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其在动物组织和临床来源的原代细胞的应用,并进行了原位线粒体蛋白质组解析。

2024-04-21

PNAS | 中山大学宋尔卫等团队首次提出“肠-骨髓-肿瘤”轴参与了高脂肪饮食介导的癌症进展

该研究提出HFD与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的快速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HFD介导的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了这些癌症中与肥胖相关的肿瘤发生。

2024-05-10

Med:中山大学柳雁/夏敏团队揭示肠道真菌促进2型糖尿病进展的新机制

该研究通过人群队列多组学联合分析结合靶点预测,发现肠道Fusarium属真菌可能通过影响血浆磷脂、氨基酸和有机酸类代谢物水平的方式调节胰岛素信号受体通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2024-05-04

《科学·进展》:陆军军医大学团队发现,移植年轻骨髓可恢复免疫系统活力,并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

本项研究不仅揭示机体外周的免疫细胞衰老参与疾病的发生,也为从骨髓免疫细胞起源角度探索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4-06-03

Sci Ad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林峰课题组在人体锌离子转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为了解决锌(Zn2+)外流的能量耦合器的争议,并揭示hZnT1的转运机制,本研究尝试纯化全长hZnT1,并使用基于细胞的体内和基于蛋白质脂质体的体外测定系统来确定其耦合机制。

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