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ience:嗅觉受体OR5B21促进乳腺癌转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嗅觉受体基因也可能在乳腺癌向大脑、骨骼和肺部的转移中起作用。他们进一步发现,抑制这个称为OR5B21的基因能显著减少乳腺癌细胞向这些器官的转移,因此可能成为未来阻止其扩散的重要治疗靶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王辉团队联合化学学院吴丁财团队研发出新型腹壁组织修复材料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王辉主任医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吴丁财教授团队,受腹膜不对称结构的启发,成功开发了一类新型腹壁组织修复材料——“双面神”多孔水凝胶,成功整合抗变形、防粘连和促愈合的特性,有望成为临床无张力软组织修复的一种理想材料。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顶刊 Advanced Materials杂志(影响因子 30.849),中山大学附
Science子刊:科学家成功对T细胞进行改造使其携带两种能寻找癌细胞的受体 有望帮助开发新型个体化抗癌疗法
来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给T细胞人工赋予了两个能寻找癌症的受体,旨在使其成为癌症杀手精英,这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癌症的新型疗法。
PNAS: 治疗性IGF-I受体抑制改变甲状腺相关眼病纤维细胞免疫表型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Graves病中一种毁容和潜在致盲的自身免疫成分。它似乎至少部分是由针对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复合物的自身抗体驱动的。TSHR或IGF-IR介导的作用依赖于IGF-IR的活性。
光化学触发线粒体双重损伤协同抗肿瘤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中,基于单一模式的治疗方法(如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往往在有限治疗窗口、毒副作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探索以时间-空间可控的方式、以对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必不可少的关键性亚细胞目标为靶点的多维度协同损伤策略对于解决抗肿瘤应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以肿瘤细胞中
阿斯利康Saphnelo在欧盟即将获批:首个I型干扰素受体抗体!
Saphnelo已在美国获得批准,是首个I型干扰素(I型IFN)受体拮抗剂,也是过去10年来美国FDA唯一批准用于SLE的新疗法。
Cancers:揭秘苦味受体在癌症发生进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来自维也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苦味受体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他们发现,苦味受体或许应该被认为是化疗制剂的额外靶点。
Cancer Letters: 琥珀酸受体1抑制谷氨酰胺依赖的癌细胞线粒体呼吸
癌细胞通过代谢改变来满足其高增殖率的生物能量需求。琥珀酸是三羧酸(TCA)循环的中心代谢物,但也被证明是一种肿瘤代谢物,并特异激活琥珀酸受体1 (SUCNR1),这种受体在几种类型的癌症中都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