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物所合作揭示肾小管损伤的线粒体稳态失衡新分子机制
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由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供能,易受缺氧、缺血等病理性条件影响。目前已发现在多种因素导致的AKI中,肾小管内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发生显着病理性变化。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损伤后的线粒体自噬流是肾小管损伤修复的关键环节,但学界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线粒体自噬和稳态失衡调控模式认知匮乏,极大限制了肾小管损伤的修复策略与保护措施。近日,上海
研究揭示Wolfram综合征致病基因WFS1突变诱发糖尿病的潜在分子机制
Wolfram 综合征(Wolfram syndrome/WS)是较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糖尿病、视神经萎缩、神经性耳聋和尿崩症等,糖尿病是其首发症状。Wolfram综合征主要由WFS1基因突变引起,目前已鉴定到100多个WFS1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与Wolfram综合征相关。同时,GWAS鉴
研究揭示麂属动物染色体融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组三维构象的演化
麂属动物是鲸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麂亚科下的一类哺乳动物,属内各物种间差异巨大的染色体数目而受到生物学家关注,是研究哺乳动物成种机制和染色体演化的优异模型。小麂、黑麂是我国特有的物种,黑麂和贡山麂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和贡山麂都有8条(雌性)和9条(雄性)染色体,它们的核型却不相同,而小麂有46条染色体。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多种
Cell Cheml Biol:新型药物样分子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抗癌疗法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药物样分子,其或能中和突变的表观遗传调节子的突变,后者被认为会驱动特定类型癌症的发生,包括淋巴瘤等。
中国科学家发现,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可实现结直肠癌早筛和复发预测
近日,国际胃肠疾病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IF 22.7)发表了由上海鹍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鹍远生物”)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重磅科研成果。该研究系国内团队第一次系统展示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方法(Co
上海药物所罗成课题组开发可高通量化的5mC/m6A修饰酶的酶活检测方法
DNA甲基化(5mC)和RNA甲基化(m6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真菌以及原核生物中,在多种生命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2】。调控5mC/m6A水平的修饰酶包括甲基转移酶DNMTs、METTL3/METTL14及去甲基化酶TETs、FTO、ALKBH5等。诸多研究表明,这些修饰酶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潜在疾病治疗靶点,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3-1
基因检测产业联盟(上海)正式成立,引领产业发展新时代
2021年10月15日,基因检测产业联盟(上海)(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顺利召开。因美纳作为联盟成立的推动者和秘书长单位,未来将携手产业链上下游盟友,在政府指导下,积极助力推动基因检测产业能级提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Cell:在猴子、老鼠身上发现的RetroCHMP3基因有望作为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来阻断HIV、埃博拉和其他人类致命病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在小鼠和猴子身上发现的CHMP3基因变体(即RetroCHMP3)如何干扰HIV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有包膜病毒复制。这种变体导致CHMP3基因编码的蛋白发生改变,破坏了有包膜病毒离开受感染细胞的能力,并阻止它们继续感染其他细胞。
PLoS Genet:发现肥胖基因有望开发出阻止体重增加的药物
研究人员带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他们发现了14个可导致体重增加的基因和3个可预防体重增加的基因。这些发现为治疗影响40%以上的美国成年人的健康问题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