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ecular Plant:基于质核基因组变异揭示杂交稻的五大母本材料类及杂交育种轨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韩斌研究组,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Cytoplasmic and nuclear genome variations of rice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inform trajectory and strategy of h

2021-08-19

克隆抗体或将成为终结变异株肆虐的「杀手锏」

自2020年10月首次在印度被发现以来,新冠肺炎德尔塔(Delta)突变株(B.1.617.2)迅速取代其它变种,成为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流行毒株。

2021-08-11

Nat Commun:基于砷烯的多个独立靶向活性氧簇爆发的癌症治疗手段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所有需氧生物产生的一组高度活性的小分子,包括羟基自由基(·OH)、超氧化物(·O2 -)和其他非自由基成员,如过氧化氢(H2O2)和单重态氧(1O2)。

2021-08-12

Cell:看看万能的肠道菌如何「塑造」免疫的昼夜节律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动物都遵循与日照相关的昼夜节律。自然光的周期变化会带动饮食和睡眠等有「节律」的行为。生物钟使动物体的生理过程与昼夜光周期同步,从而可以预测环境的变化。在哺乳动物中,生物钟是由复杂的转录因子网络,在 24 小时的周期内驱动基因「有节律」的表达而实现的。生物钟几乎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中,并通过来自大脑「中央时钟」的神经元和

2021-08-10

肠道菌和大脑的奇妙关联又双叒叕增加了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越来越被认为是宿主免疫和大脑健康的重要调节因子。衰老过程会导致微生物群发生巨大变化,这与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不佳和虚弱有关。此前研究表明,衰老会触发代谢和免疫反应的变化,进一步导致大脑功能和行为的紊乱,其中包括海马体相关认知行为的损害。值得注意的是,动物模型已经揭示微生物群在调节宿主肠道衰老相关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一定

2021-08-12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发现棕色脂肪组织是肠道菌清除小鼠血糖改善的关键

  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适应性产热器官,对体温调节维持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18Flurodeoxyglucose-PET-CT的应用,有研究发现成人体内存在BAT,并指出高代谢活性的BAT对肥胖症和葡萄糖代谢均有改善作用。解偶联蛋白1(UCP1)是一种在BAT中特异表达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能

2021-08-11

Nature:新元古代早期微生物礁中可能有孔虫体化石

底栖微生物结构(叠层石和其他微生物岩)为显生宙前生命存在提供了的明显证据,但这些结构很难理解,因为它们很少保存有关生物体的可识别证据。

2021-08-06

Nat Commun:高清晰度离子束成像的生物分子细胞定位和药物分布

分子实体的相互作用能够驱动其在生物系统的功能。当目前对细胞功能的理解缺乏临床应用时,就需要能够在更自然的环境中更精确地分析细胞内的细胞生物分子成分的技术。

2021-08-06

Nature子刊:抗α4β7单克隆抗体治疗可有效减少HIV传播

2021年7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是HIV-1病毒复制的主要场所。驻留在GALT中的CD4+T细胞是HIV-1在急性感染期的主要靶标。表达高水平肠道归巢受体整合素α4β7的CD4+ T细胞更容易感染HIV-1。据报道,HIV-1的包膜蛋白gp120能与整合素α4β7结合。此外,gp120与CD4+T细胞上的α4β7的

2021-07-28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研究揭示肠道菌在指导精准营养干预改善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陈雁研究组和研究员林旭研究组在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s to Peanut Intervention in Multi

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