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Hippo途径激酶是意想不到的癌症治疗靶点,特别是对内分泌抵抗型乳腺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所有癌症类型中占四分之一的发病率和超过15%的女性死亡率。几十年来对分子特征的研究根据激素受体ER/PR和HER2的状态将乳腺癌分为四大类,它们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和临床结果。

2022-03-17

Nature:发现潜在治疗乳腺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的新型药物组合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系统性的药物测试和遗传学分析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新型资源,发现了潜在治疗乳腺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的新型药物组合,以供进一步研究。他们的分析突出了多种药物组合,它们可能是某些类型难治性癌症的有效疗法。

2022-03-07

Medical Image Analysis:医学影像病变自动识别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烨团队针对医学影像病变自动识别与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信息响应的上下文感知深度神经网络,有效提升了医学影像中病变区域的自动分析与识别准确率。该成果以Boundary-aware context neural network for medical image seg

2022-02-25

乳腺癌临床样本的蛋白质组学揭示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近年来,乳腺癌的基因组分类取得了进展,显着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水平,并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基于蛋白表达谱的新分类已经被提出,能更可靠地揭示支持乳腺癌异质性的功能表型差异,是目前临床试验和治疗决策的主要手段。

2022-03-07

PNAS:揭示乳腺癌相关巨噬细胞调控机制及其靶向策略

  近日,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胡国宏研究组撰写的题为miR-182 targeting reprograms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and limit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的最新研究成果,阐明了乳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新调控机理及靶向治疗

2022-02-25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无创可激活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可用于乳腺肿瘤检测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替代基于钆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者评估了原位乳腺肿瘤异种移植的CEST MRI的可能性,未标记的阿司匹林通过各种酶活性转化为水杨酸(SA),最显著的是抑制环氧化酶(COX)-1/-2酶。

2022-03-05

肿瘤新药Trastuzumab deruxtecan在博鳌乐城落地,加速惠及HER2阳性乳腺癌及胃癌患者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新发病例数约为42万例1。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分子亚型中占比约为20%2,它的进展速度快,容易复发和转移,患者预后差,死亡风险更高。

2022-03-03

复旦邵志敏团队绘制迄今最大三阴性乳腺癌代谢组图谱

  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大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5%。与激素受体阳性或HER2阳性乳腺癌相比,TNBC不仅恶性程度高、复发转移风险大,还缺少像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治疗这些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1]。因此亟需寻找TNBC中潜在有效的治疗靶点。2019年,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

2022-02-25

环状ROBO1系潜在乳腺癌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作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乳腺癌(BC)是全球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BC主要通过循环转移到肺、骨、肝和脑。

2022-02-17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现乳腺癌中Lin28B对肺促转移“龛”的免疫抑制新机制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詹丽杏研究组完成的题为Lin28B-high breast cancer cells promote 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lung pre-metastatic niche via exosomes an

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