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Pathog:魏海明等揭示乙肝病毒在人体长存的分子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图 3月15日,国际病毒学顶级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海明和田志刚教授研究组的科研成果----TGF-b1 Down-Regulation of NKG2D/DAP10 and 2B4/SAP Expression on Human NK Cells Contributes to HBV Persistence。
Nucleic Acids Res:程红等揭示乙肝病毒转录后调控元件促进无内含子mRNA核质转运的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程红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Sub-Element in PRE enhances nuclear export of intronless mRNAs by recr
研究揭示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转录后调控元件促进无内含子mRNA核质转运的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人员揭示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转录后调控元件促进无内含子mRNA核质转运的机制
J Virol:乙肝疫苗的注射策略或可使乙肝病毒的突变率加倍
2013年10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中国CDC及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指出,一种在中国普遍的婴儿乙肝病毒疫苗接种计划或许会使得乙肝病毒突变爆发的比例加倍,这种突变就会使得病毒更加容易躲避疫苗的攻击,从而很快使得疫苗接种失败。
Arrowhead乙肝RNAi疗法显著
Nat Genet:汉族人群乙肝病毒易感基因被解析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别出了我国汉族人群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的两个全新易感基因。相关论文于近日刊登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我国研制成功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高灵敏血液检测用纳米材料
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致输血传播性疾病中的主要病毒,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因“血清转换窗口期”在30天以上,而存在感染病毒漏检的危险(漏检率高达十万分之二十)。采用超顺磁性纳米微球,可以将极低浓度的病毒核酸迅速提取出来并进行极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在病毒感染后3天以内即能检出,大大缩短血液筛查的“窗口期”,准确率接近100%,输血及血制品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百时美施贵宝就乙肝药物Baraclude专利起诉诺华Sandoz
2012年7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百时美施贵宝(BMS)已对诺华(Novartis)旗下Sandoz单元提起了法律诉讼,寻求在施贵宝公司B型肝炎药物博路定(Baraclude)美国专利到期之前,阻止Sandoz销售该药的仿制药。 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季度报告中,该公司称,于今年6月份已在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对Sandoz提起了诉讼。
PNAS:首次发现人肝细胞中乙肝病毒的两个靶标蛋白
2012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中国厦门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在肝细胞中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两种主要靶标。这项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新的方法来治疗全世界当前大约感染这种病毒的4亿人中一些人所患的肝病。 科罗拉多大学教授Ding Xue说,科学家在过去三十多年一直都在寻找HBV的细胞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