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利用真实数据和人工智能评价肿瘤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取得进展

  在药物开发过程中,人类的临床试验是必要的步骤。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是导致临床试验低入组率的一个关键障碍。例如,研究发现约8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符合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果,86%的临床试验未能在目标时间内完成招募受试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认为,临床试验入组标准任意排除患者,应简化和扩大。美国FDA也强调,在没有确凿的临床证据的情况下

2021-04-11

美国FDA批准Zynlonta:首个靶向CD19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中国已获批临床试验!

Zynlonta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包括接受过干细胞移植和CAR-T细胞疗法治疗的患者。

2021-04-24

诺和诺德将启动口服司美格鲁肽关键性3a期临床试验

  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公司宣布,将计划启动2.4mg剂量的口服GLP-1激动剂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关键性3a期临床试验,以探究肥胖(BMI≥30kg/m2)或超重(BMI≥27kg/m2)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患者的治疗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肥胖变成了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全

2021-04-23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临床试验

  2021年4月9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这是继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款新冠灭活疫苗后,又一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获批临床,成为中国生物第三款新冠疫苗。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是基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天然结构特征,运用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学自主设计研发,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2021-04-11

Nature子刊:首个用无病毒睡美人基因转移制备的SLAMF7 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人体临床试验

2021年4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基于经过基因改造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的过继性免疫疗法在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靶向CD19抗原的CAR-T细胞疗法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套细胞淋巴瘤,而且靶向几种其他抗原的CAR-T细胞产品正在血液学和肿瘤学领域进行研究

2021-04-22

ATG-019治疗晚期实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试验申请中国获批

  德琪医药宣布,国家药监局已批准ATG-019开展I期临床试验的申请,该试验旨在评估ATG-019(单药或联合niacinER)在中国晚期实体肿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作为一款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的PAK4/NAMPT双靶点抑制剂,ATG-019通过能量消耗、DNA修复抑制、细胞周期停滞及细胞增殖的抑制发挥抗肿瘤作用,最

2021-04-07

uniQure宣布血友病基因疗法“极不可能”导致肺癌,将恢复临床试验

  在积极配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审查后,uniQure公司宣布,旗下B型血友病(hemophilia B)基因疗法Etranacogene dezaparvovec(AMT-061)“极不可能(highly unlikely)”导致患者出现肝癌,结果公布后,uniQure公司股价随之上涨近8%。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IX

2021-04-02

维昇药业TransConTM人生长激素中国III期临床试验按期完成入组目标

今日,致力于成为内分泌相关治疗领域专家的维昇药业宣布,其在中国开展的“评价每周给药一次的注射用TransConTM 人生长激素(hGH)与每日一次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青春期前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的III期注册临床试验”,顺利完成150例入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受新冠疫情影响“搁浅”4个月,最终仍按原定计

2021-03-31

百济神州公布替雷利珠单抗 vs 化疗治疗NSCLC临床数据

4月13日,百济神州在AACR2021年会上口头报告了替雷利珠单抗 vs 多西他赛针对二线或三线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全球III 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结果。基于此项试验结果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sBLA)已于2021年3月在中国获受理,目前正在接受审评。RATIONALE 303 是一项随机、开放性、多中心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NC

2021-04-14

日本团队将于下月进行世界首例细胞薄片临床试验

 据日本雅虎转《长期新闻》消息,长崎大学宣布,该校团队将于4月实施利用患者自身细胞培养成的细胞薄片为早期十二指肠癌患者进行的世界首例临床试验。其目的是将细胞薄片贴于患部促进组织再生,以预防因手术引起的并发症。上述细胞薄片由患者大腿肌肉细胞分离培养制成,直径2.5厘米,厚0.1毫米。医疗器械制造商TERUMO(位于东京)参与了共同开发。据该大学介绍,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