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田志刚院士揭示m6A甲基化促进NK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s)在肿瘤监测中非常重要。与适应性淋巴细胞不同,NK细胞的激活是由种系编码的刺激性和抑制受体信号的整合决定的,激活后,NK细胞通过释放含有穿孔素和颗粒酶的裂解颗粒靶向并杀死恶性细胞,并分泌具有强效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同时,NK细胞还可以通过死亡配体介导细胞毒性,

2022-01-26

院士张伯礼称中药对治疗奥密克戎有效:转阴时间比较快、转重的比较少

  1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出席天津疫情防控发布会时表示,中药治疗对奥密克戎有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张伯礼说,基于前期治疗经验,中药对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改善明显,转阴时间比较快,复阳的比较少,转重的比较少。在以往的中医治疗体现出来的好处,这次依然体现了出来,而且更加突出。据央视新闻报道称,在天津市疫情防控第165场新闻发布会上

2022-01-13

中美科学家合作发现抗白血病耐药的新疗法

  治疗抵抗/耐药是肿瘤临床治疗面临的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耐药机制的发生通常涉及到细胞代谢、增殖和氧化还原状态等多种与肿瘤生存相关的信号通路,使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在内的手段大大受限。一些原本敏感的肿瘤在靶向治疗一段时间后也可能因为发生新的突变而产生耐药。因此,人们试图寻找出不同癌症靶点的共有的“弱点”并开发一种针对该“弱点”的单一治疗方

2021-12-29

中美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上市之路与几点思考

近年来,以 CAR-T 为代表的免疫细胞治疗在肿瘤治疗等领域取得的进展和突破备受瞩目。

2021-11-01

中美科学家揭示针灸的神经解剖学机制

2021年11月7日讯/生物谷BIOON/---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技术,千百年来一直被用来治疗慢性疼痛和其他与炎症有关的健康问题,然而对这种技术的科学基础仍然知之甚少。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了针灸激活一种特定信号通路的神经解剖学原理。他们确定了针灸通过这种信号通路引发抗炎反应必须存在的神经元亚群。

2021-11-07

山东大学陈子江教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近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公布新增选院士名单,山东大学陈子江教授当选。陈子江教授为妇产科学与生殖医学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013年至2020年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及重大生殖内分泌疾病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陈子江教授围

2021-11-10

Cell Res | 袁钧瑛院士等团队首次发现新冠病毒促进 RIPK1 激活以便于病毒传播

   由SARS-CoV-2引起的COVID-19是持续的全球大流行病,对全世界的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挑战。一部分 COVID-19 患者会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称为细胞因子风暴,这可能会导致死亡。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1 (RIPK1) 是炎症和细胞死亡的重要介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袁钧瑛,南方科技大学张政,

2021-10-20

Science子刊:中美科学家揭示肝脏移植受者更容易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之谜

几十年来,肝脏移植受者在接受救命手术后莫名其妙地容易受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感染,但这种风险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直极其令人困惑。

2021-10-09

两院院士+诺奖得主,科学思考碰撞产业智慧,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携大咖阵容拉开帷幕

10月1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蓝厅会场,“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活动盛大举行。包括“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CAR-T细胞疗法的创始人之一卡尔·朱恩在内的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顶级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纷纷现身上海,交流合作,碰撞火花。

2021-10-13

Science子刊:中美科学家揭示PADI4和HIF-1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以人类癌症细胞和小鼠为研究对象,发现一对蛋白质协同工作,建立起向肿瘤输送氧气和营养物的供应线,使肿瘤得以生存和生长。

20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