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鉴别出能将寿命延长500%的新型信号通路!

2020年1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南京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负责长寿的协同细胞通路,其或能将线虫的寿命延长5倍,线虫是一种用作衰老研究的动物模型。图片来源:MDI Biological Laboratory研究者表示,寿命的增加相当于人类能存活400或5

2020-01-15

目前世界各地确诊武汉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情况

自12月31日出现以来,我国武汉市爆发的这种类似于SARS的病毒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扩散。

2020-01-24

世界卫生组织:抗生素新药开发现状不容乐观

2020年1月17日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私人投资的下降和新抗生素开发中缺乏创新,正在削弱与耐药性感染作斗争的努力。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发布了两项新报告,分别关注临床试验阶段和临床前研发中的抗生素。报告发现,抗生素的研发主要由中小型企业推动,因为大型制药公司不断退出这一领域。 结果是,研发中的新抗生素不足。正在研发的60种产品,包括50种抗生素和10种

2020-01-19

国家药监局发布一号文件 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监管

 1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这被认为是里程碑事件,真实世界研究( RWE)将会是药品研发的重要方向。对于新药, RW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3期临床试验的成本;对于扩适应证的药品,可以直接免去3期临床试验。罕见病药物准入、广谱药物(例如PD-1抑制剂)新适应证审批、中医药再评价,被认为最快能获益。但

2020-01-16

儿童药、经典名方、中药临床研发将接受真实世界数据

 1月7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了《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其中,主要包括真实世界研究的相关定义、真实世界数据的来源和适用性、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监管决策、真实世界研究的基本设计、真实世界证据的评价、与审评机构的沟通交流六个部分,并附有相关的词汇表、示例、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和中英文词汇对照四个附件。在2016年12月7日美国

2020-01-08

平安医保科技及旗下健康(检测)中心摘得动脉网“2019未来医疗100”多项大奖

12月20日,动脉网“2019未来医疗100强”论坛在京盛大启幕,现场发布了“2019未来医疗100强”榜单。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医保科技”)继2018年荣膺“2018未来医疗100强中国医疗榜TOP 100榜首”后,再度荣膺“2019未来医疗100强-中国数字医疗榜”榜首,并摘得“年度创新企业”大奖;旗下平安好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荣获细分

2019-12-24

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世界首个仿生神经元芯片

 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研发出一种可再现生物神经元电行为的硅芯片。利用这种方法,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仿生芯片来修复神经系统中因病导致功能异常的生物电路,该研究成果发表于12月初的《自然·通讯》杂志。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制造更加类似生物神经元的芯片模型。但是在现代硅片上模拟天然构造依然存在着一定缺陷。芯片虽然在处理某些计算任务时可能比任何人都要快数百万

2019-12-20

真实世界证据案例 提高临床试验效率

尽管随机化可能永远都会是金标准,但这一真实世界用例,有助于提高临床试验效率,降低成本。临床试验往往需要大量受试者参与;但受试者往往会担心,自己最终将会被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这是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感到最受困扰的两个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真实世界用例,予以缓解?克服困难的良方?相关专业人士认为,随着临床试验成本飙升,数字数据激增,FDA承

2019-12-07

支付方该如何看待真实世界证据用于罕见病?

药品研发、申请、审评、获批、上市后监管、报销,构成一个连续统一体。药品的最终消费者,是患者;患者使用药品,离不开支付方(payer),当罕见病、支付方、真实世界证据(real world evidence, RWE)这几个热点聚焦在一起时,孤儿药研发中,有什么成功的RWE用例?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困难,不妨看看对欧、美国家支付方的调研结果。三个热词:罕见病、支

2019-12-08

EMA官员讨论:真实世界证据如何转化为可信证据?

 获得信任的关键,是从坦率的“审问”心态开始,不能只尝试新瓶装旧酒的方式,而是让新方法通过公平、透明和具有前瞻性的验证。对于了解更多的药物获益与风险,真实世界证据(real world evidence,RWE)可能提供一个机遇。如何把这样的机遇变为现实?近日,来自于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多位官员,在美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学会主办的《临床药理学和治疗学》(Clinical Pharm

201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