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表观遗传学研究揭示治疗侵袭性癌症的新型联合疗法
2019年6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表观遗传过程通过调节细胞基因的活性,使细胞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在基因激活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之一是BRD4,这是一种研究较透彻的"表观遗传学解读器",可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上的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结合。为了测量细胞BRD4活性,奥地利科学院分子医学CeMM研究中心的Stefan Kubicek实验室在2016年生成了一个细胞报告系统。现在,研究人员用这
科学家成功追踪癌症的表观遗传学进化机制
2019年5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基因组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工具,其能成功追踪到了癌症的分子进化机制,这种新型工具还能够帮助理解癌症产生、在机体中扩散及对不同疗法产生反应的分子机制。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org文章中,
新型“Kick & Kill”表观遗传学疗法nanatinostat治疗EB病毒淋巴瘤,信立泰引入中国开发
2019年04月23日/生物谷BIOON/--Viracta Therapeutics是一家临床阶段的药物开发公司,致力于开发源于其专有的“Kick & Kill”治疗方法平台的新型表观遗传学疗法,使病毒相关癌症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受益。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先导表观遗传学药物nanatinostat孤儿药资格(ODD),联合抗病毒药物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
研究揭示植物叶片衰老表观遗传学调控新机制
叶片衰老受到严苛的调控过程,是叶片发育的最后阶段。叶片衰老时,叶绿素、核酸、脂类、蛋白质及其它高分子物质会被分解成营养物质,并会重新分配到生长旺盛的器官或贮存器官中。伴随着叶片年龄的增长,大量叶片衰老相关基因会被诱导表达。研究发现很多叶片衰老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与组蛋白第三亚基四号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4me3)水平增高正相关,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金京波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
Sci Rep:表观遗传学图谱帮助治疗听力丧失
2018年1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表观遗传学负责研究基因的表达和控制过程。内耳中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是揭示听觉发生的关键。由特拉维夫大学萨克勒医学院副院长Karen B. Avraham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已创建了第一张内耳的“甲基化”图谱,侧面反映了遍观遗传调控的机制。Avraham教授与TAU博士生Ofer Yizhar-Barnea和R. David Hawkins教授以及华盛
Nat Biotechnol:一种新方法有望通过解析DNA表观遗传学代码来诊断疾病
2018年10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州佩雷尔曼医学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对DNA表面吸附的化学基团进行测序,或有望帮助检测癌症和其它疾病,这些化学基团能够标记基因组中的一种DNA碱基,这些标记的差异或能控制基因的表达或沉默
科学家如何运用表观遗传学研究来抵抗多种人类疾病?
近年来,科学家们运用表观遗传学研究在抵御人类疾病,开发多种新型疗法上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进行整理,与大家一起学习!【1】JCB:靶向表观遗传学蛋白可以预防乳腺癌doi:10.1083/jcb.201804042来自多伦多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re,PMCC)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促进乳腺干细胞响应性激素黄体酮增殖的表
J Neurosci:科学家们发现关键蛋白的在记忆形成中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2018年9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了解记忆的形成可以帮助精神病学,神经学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并可能有助于减轻精神疾病中的适应不良记忆。在记忆重建相关研究中已经有了两个重要的发现。第一个广泛的发现是在记忆重建期间转录与翻译控制的变化(从活化基因形成新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与记忆形成有关的大脑区域。第二个广泛的发现是表观遗传机制(已知改变基因活性而不改变其DNA序列的各种
Nat Commun:表观遗传学修饰导致黑色素瘤耐药性产生
2018年8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黑色素瘤亚型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众所周知,黑色素瘤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之一,这一新发现对于黑色素瘤患者的新型治疗手段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们发现一类新型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导致了黑色刘患者对常规的疗法产生耐受性,
研究构建完成三维(3D)细胞新型遗传毒性检测体系
基因突变是评价环境因子致癌风险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李君课题组前期利用CD59突变检测系统研究了多种环境因子的致癌风险及其机理,包括放射线(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8)、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等。研究表明CD59 AL突变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