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化体细胞治疗的质控
2011年卫生部发布了97号令,有关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药品GMP)。它是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而完成的。新版药品GMP吸收了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软件硬件并重"的原则,贯彻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更加注重科学性,强调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的一致性。
体细胞的制备与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制药有什么关系?因为体外进行细胞培养(未经培养的血细胞、骨髓细胞不在内),就要使用培养基、细胞因子等,需要GMP净化间,需要有标准操作程序(SOP)和产品的质控,这些和制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经过培养的细胞可能被活化、或改变性质和功能,因此,终产品需要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学习药品GMP对于体细胞制剂的质控是十分必要的。
2011年底我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卫办科教涵1177号"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已叫停未经卫生部和SFDA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这也是我国开展体细胞临床研究的良好开端。体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仅仅是开始,问题较多,但其发展潜力很大,尤其在肿瘤,传染病,以及再生医学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相信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携手,加速科学的体细胞临床研究,一定会造福于百姓,并走到国际的前列。
基因修饰DC的临床治疗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为一种骨髓来源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它在免疫反应的诱导和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T和B细胞免疫反应的关键调控者。DC作为免疫反应的关键"决策细胞",它是对免疫系统进行治疗性操作以增强针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的理想靶点之一。
在肿瘤疫苗的研究中,DC常作为一种"天然佐剂"来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效应和记忆性细胞。自从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Hsu等在Nature Medicine上报道了全球首项DC肿瘤疫苗临床研究以来,基于DC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一直处于研究中,一系列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或已经完成。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3支DC肿瘤疫苗获得了上市批准:sipuleucel-T(Dendreon,美国)、CreaVaxRCC(CreaGene,韩国)和Hybricell(Genoa Biotechnologia,巴西),DC肿瘤疫苗已经由实验室走上临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对部分患者的有效性已经得以证实,但从总体上来看,DC肿瘤疫苗诱导的临床反应仍有限,受制于DC的成熟度、与临床反应相关的细胞免疫反应的诱导、外源性负载的表位数量较少等因素,这表明传统DC肿瘤疫苗功能可能需要进一步改进,而基因修饰的表达肿瘤抗原和增强免疫反应的免疫刺激分子、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以及下调免疫负调控分子(如SOCS1等)的DC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10多年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单纯基因修饰DC治疗或它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将是未来DC肿瘤疫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应用于常规治疗手段后的微小残留病灶的辅助治疗或与其他抗肿瘤或免疫增强治疗手段的联合治疗。
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免疫细胞治疗技术(CIK)细胞制品制备的质量控制,
一、学科基本情况-基础科研平台:
拥有两个细胞培养室,其中一个用于第三类医疗技术相关细胞 制品临床前的中试试验;
二、GMP洁净室情况-硬件设施;
三、研发技术团队;
四、细胞制品质量控制;
五、细胞制品质量标准;
六、细胞制品放行条件
七、制备记录及原始数据管理
八、现有数据资料初步总结
白血病免疫治疗进展
免疫系统的抗白血病作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得到很好的证实。allo-HCT治疗白血病的成功除了大剂量放化疗的作用外,移植物中免疫细胞的抗白血病(GVL)作用也是主要机理之一。近20多年来,随着对抗肿瘤免疫机制了解的深入,肿瘤免疫治疗又进入一新的高潮,很多免疫治疗方法已经进入临床试验,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一些方法已经显示其良好的前景。
目前,免疫治疗策略与方法很多,通常很多方法互相联合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主要包括allo-HSCT后DLI、NK、CIK、CTL等;
2.抗体治疗:如抗CD20、CD33、CD52单抗等;
3.疫苗治疗;
4.细胞因子或非特异免疫刺激剂;
5.减少体内免疫抑制因素治疗。
体细胞免疫治疗及联合肿瘤常规治疗的基本原则
体细胞免疫治疗指向肿瘤患者输入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常用的体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DC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DC刺激的CIK细胞(DC-CIK)、半合子DC刺激的CIK细胞(半合子DC-CIK)及自然杀伤细胞(NK)等。DC是已知机体内抗原呈递能力最强的细胞,通过对肿瘤抗原的摄取及抗原提呈,可有效地诱导及活化免疫效应细胞,从而介导强大的特异性肿瘤免疫。
CIK细胞是将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又被称为NK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DC-CIK指通过体外诱导有功能的自体DC细胞,将这种有功能的自体DC细胞激活自体CIK< /SPAN>细胞,产生一种更强的抗肿瘤的效应细胞,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NK细胞来源于造血细胞,它们不依赖抗原刺激作用,就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因此,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半合子DC-CIK 指从患者体内分离培养CIK细胞,再从患者子女体内分离培养DC,两者混合后回输给患者。体细胞免疫治疗联合肿瘤常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不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患者的遗传背景、目前的病情状况、前期治疗方法、年龄等,在传统肿瘤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病人的个体化体细胞免疫治疗方案。体细胞免疫治疗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在肿瘤负荷降低后接受治疗;还可联合细胞因子、抗肿瘤抗体、生物靶向药物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免疫综合治疗肺癌术后病人的临床效果
肿瘤细胞的多态性决定了一种治疗方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问题,根据这个思路我们采用细胞免疫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恶性肿瘤术后病人,以达到阻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2005年至2011年3月期间我们采用DC+CIK配合免疫调节或化疗的方法治疗了各种肺癌术后病人20例,其中腺癌12例、鳞癌7例、小细胞肺癌1例。经1~4疗程的治疗(平均1.4疗程),共有4例病人复发,其中3例死亡。病人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6.7%、86.7%。
根据治疗组病人的手术病理结果,寻找病理分期相近的同期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8.6%、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以DC和CIK为主的细胞免疫综合治疗对防止肺癌术后病人肿瘤复发转移,延长病人5年生存率有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矽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较石英尘和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我们发现,1.共同点:两种模型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随时间逐渐变的更严重,最终结局均为肺组织纤维化。2.不同点:BLM组14d时肺纤维化最严重,而SiO2组7d时纤维化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免疫组化显示TNF-α表达量在BLM组7d时最高,在14d时SiO2组高于BLM组;CD68表达量在SiO2组14d时最高,在BLM组7d时低于本组14d时,低于SiO2组同期。TNF-α和CD68表达量在SiO2、BLM两组各时段均较对照组高。
在动物研究基础上,我们做了初步临床研究。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对10例矽肺患者采用自体BMSCs移植治疗,其中7例患者采用单独自体BMSC移植治疗,3例患者(Ⅱ期1例,I期2例)采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治疗。结果:
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观察患者6~9个月,所有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紧等呼吸系统症状基本消失。
2.血清CP和IgG水平的变化:治疗后血清CP和IgG水平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T细胞亚群变化:治疗后T细胞亚群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4.肺通气功能变化:治疗后FVC、FEVl.0有明显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思考与展望:
1. 通过内源的、外源的甚至经过基因修饰的干细胞使组织再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新的治疗方法;
2. 矽肺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故其治疗的难度很大。建议开展多环节的防治合作。
严重肝脏疾病的细胞治疗技术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代谢、合成、解毒、排泄和免疫等生理功能。在临床上常见的肝脏损伤因素包括病毒感染、药物性损害、过量饮酒和自身免疫紊乱等。当患者表现为严重的肝病(重度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等)时,在常规的保肝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新型细胞治疗技术可以减轻肝脏的损害,改善病人的症状,甚至可以提高临床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目前,国内外报道肝病细胞治疗方法有:免疫细胞治疗(NK细胞、DC细胞、CIK细胞和激活的T细胞等)、干细胞治疗(自体骨髓干细胞、自体间充质干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然而,开展肝病细胞治疗需要具备一些基本而且必要条件。例如:有符合条件的细胞制备平台和质量控制SOP、具备基础和临床兼备的专业人员队伍、符合伦理知情同意要求、获得有关部门的审批等一系列的条件。这里我们结合临床常见的肝病诊治实践,分别介绍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肝病相关的国内外进展;同时着重强调科学设计临床细胞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价安全性、临床疗效的重要性;分析肝病领域细胞治疗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和大家一起展望今后肝病领域细胞治疗的发展前景。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乙肝肝衰竭
本课题组自2005年开始进行自体MSCs移植治疗乙肝肝衰竭的研究,我们发现:移植手术成功率100%,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自觉症状如食欲等有改善,术后一到四周,治疗组肝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ALB、TBIL从术后第二周开始,手术组的改善明显超过对照组;从PT和MELD评分来看,从术后第三周开始,手术组的改善明显超过对照组。
另外,移植组患者MELD评分的显着改善最长可持续至术后第36周。而在最短3个月,最长48个月的长期随访观察中,我们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肝癌发生、死亡情况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并未能显着改善乙肝肝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但是在移植组中,肝硬化患者与非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发生、死亡情况之间亦无明显差异(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也是导致乙肝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该结果说明:自体MSCs移植安全有效,并可能对于肝硬化患者存在更积极的良性作用。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策略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手段后的新支柱性治疗手段,最大的优势在于个体性、安全性、靶向性和高效性。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治疗方法,但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在手术、放化疗后获释患者放化疗间歇期使用肿瘤细胞免疫疗法效果较为显著。4月13日,在全国第五届肝病免疫和生物治疗研讨会上,解放军总医院郭亚军教授发表了题为《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策略》的演讲。郭亚军为与会者介绍了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三个策略,分别是靶向肿瘤抗原并提供共刺激信号的人工T细胞受体,抗体-CD40嵌合受体修饰的DC,体内靶向递送肿瘤抗原。
策略一:靶向肿瘤抗原并提供共刺激信号的人工T细胞受体
选择Her2分子作为研究的肿瘤相关抗原,构建抗Her2的单链抗体(scFv)-CD28-CD3的ζ链串联的嵌合受体分子scFv-CD28-ζ,并转染给小鼠的T细胞。嵌合受体T细胞治疗后,宿主产生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不仅针对Her2抗原,对肿瘤细胞的其他肿瘤抗原也可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策略二:抗体-CD40嵌合受体修饰的DC
DC能够活化静息的CD4+和CD8+T细胞,是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最重要的APC,CD40的共刺激信号在DC的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Her单链抗体与CD40构成嵌合受体转染DC,修饰的DC可以被Her2阳性的肿瘤细胞直接活化,从而诱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嵌合受体修饰的DC通过特异识别靶抗原,从而在肿瘤局部聚集、活化,高表达CCR7等趋化受体,迁移至引流淋巴结,继而刺激活化静息的CD4+、CD4+T细胞,诱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抑制Her2阳性肿瘤的生长,延长动物模型的生存期。荷瘤动物经嵌合受体修饰的DC治疗后,脾脏效应细胞不仅可以杀伤Her2阳性的D2F2/E2细胞,而且可以显著杀伤Her2阴性的亲本D2F2细胞,杀伤效应主要为CD8阳性的效应细胞介导。
策略三:体内靶向递送肿瘤抗原
通过一个结构类似抗体的重组蛋白达到最终目的,其作用机制与DC密切相关。携有肿瘤抗原的抗体分子识别DC表面的受体,内吞入DC,通过DC的抗原提呈过程,将肿瘤抗原提呈至细胞表面,刺激活化CD4+和CD8+T细胞,诱导机体的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嵌合抗体的结构从N端向C端依次为CD11c单链抗体,IgG1的CH3及Her2的胞外区。嵌合抗体与DC表面CD11c结合后可被DC吞入胞内。抗体街道的靶向抗原刺激DC可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靶向的DC可有效提呈相应的抗原,刺激T细胞的活化。这一策略可能为肿瘤疫苗的制备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