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乙肝快速检测试剂在POCT中的应用及准探讨

乙肝血清学志物快速检测试剂已广泛应用于手术前检测,现场献血员筛查等其他应急检测,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常规临床检测,检测内容包括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 等常规的5项乙肝志物,这些快速检测试剂具有较传统方法更为快速、简便的特点,在POCT检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乙肝快速检测试剂多采用胶体金法,其他方法包括胶体硒法、乳胶法等,其原理与传统方法的酶联免疫法相同,由于判断方法的不同,操作过程快速、简便,与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等试剂质量准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灵敏度方面,HBsAg最低检出量,酶联免疫法试剂可达到0.05~0.1IU/ml, 快速检测试剂仅为4~5 IU/ml,Anti-HBs最低检出量,酶联免疫法试剂10IU/ml, 快速检测试剂30 IU/ml,另3种乙肝志物最低检出限酶联免疫法试剂均高于快速检测试剂2~3倍稀释度。因此,快速检测试剂也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乙肝快速检测试剂属于医疗器械管理,在众多的乙肝试剂申报注册中尚无快速检测试剂进口注册,已申报的注册产品准存在不规范,目前已建立了乙肝5项试剂的国家参考品,为制订该产品的医疗器械行业准提供依据。

2014-12-12 课时:30分钟

陆舜:精准肿瘤学时代基于组织本的肺癌临床研究

Personalized medicine may be defined as “a medical model using molecular profiling technologies for tailoring the right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the right person at the right time, and determine the predisposition to disease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and to deliver timely and stratified prevention”. Progres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riven genes and drug actions are opening opportunities to match therapies to lung cancer patient populations, and thus pave the way towards a more personalized medicine. The use of driven genes such as EGFR, ALK, and ROS1 et al can help identify patients that are more likely to respond favorably to a given therapy which is approved by clinical trials. Increasingly, we find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stratify different patient groups in terms of clinical response, so as to develop personalized, preventive or therapeutic strategies.

2014-12-17 课时:40分钟

苏健:肺癌本库建设与转化医学研究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于2003年成立后,便着手筹建肺癌单病种肿瘤本库,建立了大库容量、覆盖各种临床类型、连续动态观察的本库。目前拥有近7000例,80 000多份包括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血液、胸水等各类型本。为加强本库规范化、信息化管理,2010年开发了《临床医学本管理系统》,与医院EMR及HIS系统对接,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以本库为支撑,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肺癌转化医学研究,国内最早开展EGFR临床检测,第一次提出EGFR突变丰度与EGFR-TKI疗效相关的概念,明确我国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谱,明确EGFR/ALK双变异流病特征等。

2014-12-23 课时:32分钟

汪道文:目二代测序及其临床应用

二代测序技术的显著特点是高通量。我们使用ION Torrent PGM 和 Ion Proton对肥厚型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和猝死、遗传性多囊肾、男性甚至障碍等疾病采用目基因(每种疾病30-80个基因)成功进行序列测定,平均达到500乘,经过一代测序验证其正确率为99%以上。通过该测定使这些疾病得到准确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和疾病预后评估有重要帮助。

2014-12-29 课时:31分钟

美国药典中的生物制品

USP成立与1820年。在近200年的历史中,作为一个国际化准建立机构,USP建立了处方药、非处方药、药用辅料、膳食补充剂及食品成分的公共准。USP制定的准被美国的联邦法律所认可,并被全球140多个国家使用。USP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市,并在瑞士、印度、中国及巴西建有分部,旨在通过建立有助于提高药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性和效用的公共准及相关方案,以促进公众的健康。

USP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负责审核和批准此类产品的质量准和有关通用测试方法,这些产品包括:肝素、多肽、激素、酶、蛋白、单抗、疫苗、血浆、细胞及组织培养产品及基因技术产品等广泛的范畴。通过肝素这一热点产品准的修订,介绍USP的准建立和修订流程。为加强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企业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关注、影响或参与USP准的建立工作,包括入选专家委员会、评议有关准草案、参与实验室联合测试等方式。目前已有来自中华区的40多家企业在不同程度的与USP合作。总之,USP希望与各界合作,促进食品药品的有关准建立,推动公众的健康。

2015-01-14 课时:34分钟

免疫组化-斑马鱼本的制作

斑马鱼由于具有饲育容易、胚胎透明、体外受精、突变种多、遗传学工具成熟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研究脊椎动物发育与人类遗传疾病的新兴模式动物。该视频教您如何正确收集斑马鱼的卵及制作免疫组化所需的斑马鱼样本。

2015-01-21 课时:4分钟

石乐明:新一代测序数据质量控制、准化及临床应用

新一代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以及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结果的可靠性可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在将其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之前,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和准的数据分析流程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10 年前基因芯片技术的可靠性曾经受到质疑,但芯片质量控制(MAQC)等研究计划大大提高了不同实验室、不同芯片平台之间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而且不同数据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判,这为美国FDA 制订药物基因组学指南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基因芯片相比,其数据类型更加复杂、数据量更为庞大且应用面更具多样性;因此,其临床应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SEQC、GIAB 等研究计划正致力于新一代测序数据的质量控制、分析流程的准化,期待能够提高新一代测序数据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

2015-04-23 课时:11分钟

田亚平:新的肿瘤血液生物志:microRNA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生物体内长度约22个左右核苷酸的小RNA,相关研究显示其广泛存在于多种体液中,且可稳定存在较长时间。miRNA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一个miRNA可以调节多个靶基因的表达,而几个miRNAs也可同时调节一个基因。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非常复杂,常常涉及多个基因的表达异常,因此miRNA复杂调节网络的紊乱与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的调节失控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为此我们利用芯片和 Solexa 测序技术筛选肿瘤相关miRNA,在血液中发现了一些与原发性肝癌、宫颈癌、肺癌等密切相关的miRNA,经Q-PCR方法临床验证,初步证明其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进一步研究可为恶性肿瘤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线索与靶点。

2015-05-06 课时:11分钟

许国旺:从组织和体液看肿瘤代谢紊乱:代谢分型和志物发现

癌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代谢的高度紊乱。研究肿瘤相关组织微环境和体液代谢紊乱的状况将对疾病的分型、诊断、志物的发现等具有重要意义。代谢组学作为功能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疾病、药物、植物基因功能和表型的研究等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

结合本实验室10多年在代谢组学的研究工作,将从代谢组学的需求出发,报告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新技术及在恶性肿瘤(肝癌、卵巢癌等)的分型、潜在志物发现方面的应用结果,同时代谢组学研究对样本采集准化的要求将被强调。

2015-05-08 课时:10分钟

覃文新:DKK1蛋白作为肝癌血液志物的发现和转化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肝细胞癌是全球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及时有效的诊断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本研究纳入两个队列:测试集和验证集,测试集共831例血清样本,验证集共453例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DKK1在血清中的浓度,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显示:DKK1蛋白在肝细胞癌患者组血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非癌症组;血清DKK1蛋白对肝细胞癌总体诊断率可达69.1%,对早期肝细胞癌(BCLC 0+A)和小肝癌(单个小于2cm)的诊断率分别可达70.9%和58.5%;同时,DKK1蛋白能够弥补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癌诊断能力的不足,对甲胎蛋白阴性(≤20ng/ml)肝细胞癌的诊断率为70.4%,并可从甲胎蛋白阳性(>20ng/ml)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等高危患者中鉴别诊断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率达68.2%;DKK1蛋白与甲胎蛋白联合应用,可将肝细胞癌总体诊断率提高至87.5%。

验证集验证了血清DKK1蛋白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手术后患者血中的DKK1浓度迅速下降,血清DKK1蛋白亦可作为肝癌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指(The Lancet Oncology 2012 Aug; 13(8):817)。

2015-05-12 课时:5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