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科学家发现调控饱腹感的新神经元,可以追踪每一口食物!
来源:奇点糕 2025-02-08 11:19
研究表明,位于DRN的一组神经元可以追踪食物从感官呈现到摄入的全过程,并通过具有一定延迟效应的信号来抑制进食,揭示了脑干调节饱腹感的重要神经机制,提出了进食调节的新途径。
减肥的时候是真想求自己别吃了,但是,往往意志打不赢食欲,还是想吃。
正经来说,调控进食行为还得是饱腹感相关神经元。近日,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脑干中缝背核(DRN)中的一组可以调节饱腹感的肽能神经元。
从闻到周围有食物开始,这些神经元就进入工作状态,并持续追踪进食过程,表达胆囊收缩素(CCK)。CCK神经元双向调节进食量,通过多个负反馈回路调节饱腹感,驱动终止进食信号。
研究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饥饿和饱腹感是确保动物生存的进化保守机制,通过调节食物摄入与能量需求来维持能量平衡。大脑,尤其是脑干,整合内外部感知信号,启动和终止进食。神经解剖学研究显示,DRN和附近的腹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vlPAG)在食欲和进食调节中起到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对DRN进行了分析,表征了超过85000个细胞,将DRN内所有主要细胞类型进行了分类。在未能有清晰分类的细胞亚群中,有大约3%的神经元都高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参与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合成)mRNA。
这些TH神经元存在3种亚型,其中TH1神经元是典型的多巴胺能神经元,TH2和TH3的多巴胺能标记基因表达较低,分别以表达活性肠肽(Vip)和不表达Vip为特征,并且同时高表达CCK,这就使它们更偏向为肽能神经元。鉴于CCK在调控进食方面的作用,研究人员对这些肽能神经元进行了下一步探索。
CCK神经元激活抑制小鼠食欲
基因本体论(GO)分析显示,CCK神经元的信号通路富集神经肽信号传导和能量稳态相关通路,表达了多种代谢相关信号分子,表明CCK神经元在调节能量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使用光遗传学方法激活CCK神经元,小鼠会在几分钟之内丧失食欲,食物摄入量显著减少,但是并不影响饮水,并且没有发现小鼠的焦虑或者厌恶情绪增加。抑制CCK神经元会增加小鼠进食量。
实时监控CCK神经元活性,可以发现神经元活动对食物摄取有强烈反应,与咀嚼相对应,并且在整个进食过程中都保持较高水平。等小鼠吃完最后一口,神经元活动出现大约10秒的延迟,然后再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并且,每一口食物摄入都对应着明显的神经元活动峰值,CCK神经元似乎通过持续升高的神经元活性来追踪进食总量。
CCK神经元活动与进食同步
进一步分析显示,CCK神经元通过减少每餐的食物摄入量来实现抑制进食,这表明它们在调节饱腹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激活CCK神经元的抑食作用在进食约20分钟时达到最大,说明抑制信号具有一定延迟性。
CCK神经元还可以通过感官信号,尤其是嗅觉信号来感知食物存在。只要闻到食物的气味,CCK神经元就可以被迅速激活。
CCK神经元响应肠道注射
CCK神经元还会对肠道信号产生反应。向肠道注射营养物质会显著激活CCK神经元,甚至非营养性刺激,比如可以被吸收的水和盐水,以及不被吸收的甲基纤维素,也可以显著激活CCK神经元,表明CCK神经元可以响应肠道的机械和化学信号。这些信号可能通过迷走神经传递至大脑。
为了确定输入至CCK神经元的大脑区域,研究人员进行了单突触追踪实验。虽然CCK神经元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它们接收来自大脑前脑、中脑和后脑的大量输入信号,与进食调节、目标导向行为、内脏感觉等功能有关。
CCK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特征
总的来说,研究表明,位于DRN的一组神经元可以追踪食物从感官呈现到摄入的全过程,并通过具有一定延迟效应的信号来抑制进食,揭示了脑干调节饱腹感的重要神经机制,提出了进食调节的新途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