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Adv | 没有视觉刺激,人类也能感知到生动的记忆?北京师范大学邢大军团队揭示了视觉记忆的神经基础

来源:生物探索 2024-06-21 14:26

研究表明,神经元对不同的记忆内容表现出独特的反应,使用不同于感知外部视觉刺激时观察到的放电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邢大军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 在线发表题为“Neuronal representation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content in the primate primary visual corte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了确定视觉记忆的神经基础,检测了猴子初级视觉皮层中工作记忆内容的神经元表征。

研究表明,神经元对不同的记忆内容表现出独特的反应,使用不同于感知外部视觉刺激时观察到的放电模式。此外,这种神经元表征随着记忆内容的改变而进化,并延伸到通常用于处理外部视觉输入的视网膜区域之外。这些发现揭示了记忆的视觉编码,并为理解心灵之眼的非凡力量指明了途径。

图片

对主观意识的探索,是神经科学的基石,揭示了我们心理景观的结构。即使在没有外部视觉刺激的情况下,主观意识的表现在本质上也是非常视觉化的。这种可视化格式通常归因于视觉工作记忆(VWM)的神经机制,这是我们大脑中主动维护和操纵信息图像的装置。虽然VWM涉及到一个广泛分布的大脑网络,但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些记忆和意识的近有形可视化的迷人本质已经将神经科学的焦点转向了视觉皮层。

在这一领域,初级视觉皮层(V1)的作用引起了特别大的争议。虽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某些研究表明V1中存在与VWM内容相关的神经编码,但其他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至关重要的是,先前关于V1的电生理证据的缺乏,特别是关于工作记忆的核心方面-内容而不仅仅是空间位置-强调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图片

神经元群体中记忆内容的不同表征(Credit: Science Advances)

关于V1神经元是否真的代表VWM内容,以及如果是这样,它们的活动如何促进这种代表,仍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直接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训练两只猴子执行延迟匹配样本(DMTS)任务,并记录V1神经元在该任务期间的细胞外活动。

研究表明,神经元对不同的记忆内容表现出独特的反应,使用不同于感知外部视觉刺激时观察到的放电模式。此外,这种神经元表征随着记忆内容的改变而进化,并延伸到通常用于处理外部视觉输入的视网膜区域之外。这些发现揭示了记忆的视觉编码,并为理解心灵之眼的非凡力量指明了途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