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如何扬帆破浪?下一代生物技术或成新型增长点!
来源:生物谷 2021-10-22 11:33
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全球生物制药行业正蓬勃发展,而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正在经历以创新引领的行业变革,影响力正在触及全球。据中信建投资证券发布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到203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空间将由2860亿美元增至7680亿美元,而我国生物药市场空间增速将达到41%的增幅。
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全球生物制药行业正蓬勃发展,而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正在经历以创新引领的行业变革,影响力正在触及全球。据中信建投资证券发布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到203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空间将由2860亿美元增至7680亿美元,而我国生物药市场空间增速将达到41%的增幅。
正如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先生在以“创新融合,深化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会议上表示,“中国不仅是一个市场,同时也将成为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上海正在着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也集聚了众多具有竞争力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将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
据统计,目前全球药企前20强中18家和医疗器械前20强中17家都已落户上海,纷纷设立中国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2021年10月20日,武田制药携亚洲开发中心入驻世博前滩新址,进一步扩充研发动能,助力生物制药行业的长期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武田全球所有的创新产品都会来到中国。单国洪先生强调,“2030年,中国不仅仅将成为武田全球的第二大市场,而且会成为全球创新的发源地之一。”
生物制药蓬勃发展,下一代生物技术大有可为
20世纪后,单抗类大分子药物的涌现,并诞生了众多重磅炸弹级药物。加上当前CAR-T、基因编辑等新的治疗方式的快速推进,新兴的医药治疗领域后续研发需求强烈。据德勤数据报告,2021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继续维持增长势头,这主要归功于近年来中国一系列创新药上市政策与监管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药产品逐渐成功上市。
从化合物到单抗类生物制品,再到新一代的细胞和基因治疗,治疗选择不断突破,为病患提供更多的新的治疗选择。以武田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企业坚信上海的发展和未来潜力。早在2012年,武田就在上海设立武田中国地区总部和武田亚洲开发中心。从2015年起,五年内累计投入15亿人民币专项用于支持在中国开展的新药开发。2017年,武田亚洲开发中心升级成为全球四大关键开发区域之一。2018年起,亚洲开发中心加速融入全球研发体系,通过将中国纳入药物早期开发阶段,逐渐实现所有新药在中国与全球同步开发。
除了强劲的研发管线,武田全球积极布局下一代生物技术,与全球顶尖的学术机构、医疗机构展开合作,成为细胞基因疗法的领导者,为特定人群提供变革性或治愈性疗法,以满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另外,今年武田制药宣布收购Maverick Therapeutics,以丰富武田在T细胞实体肿瘤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管线。
据悉,目前武田已有5-6个新分子实体药物(NME)递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进入审评阶段,其中,肺癌领域创新药物mobocertinib已于今年9月获得FDA批准。同时,积极布局第二波价值转化高峰研发管线,目前约有30个处于临床阶段早期开发的新分子实体。
武田亚洲开发中心负责人王璘博士表示,“在细胞治疗领域,武田希望能够起到“黏合剂”的作用,把不同的生物技术平台组合起来,从不同的平台里面来筛选出最好的、能够服务于患者的细胞治疗产品。武田获批的第一款针对消化领域的细胞治疗产品即将在进博会亮相。同时,在波士顿新建的24000平方英尺的细胞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充产能,助力生物制药行业的长期发展。”
全球新药同步开发,多款高度创新药物将引进中国
随着武田中国总部/亚洲开发中心落户上海浦东,中国武田已成为全球研发的重要引擎之一,位于上海的亚洲开发中心积极致力于加速创新药物开发,以中国速度赋能全球创新。据了解肺癌领域创新药物mobocertinib就是全球新药同步开发的突破性成果,它首次实现了中国与全球同步递交上市许可申请。mobocertinib是全球首款专门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口服疗法。mobocertinib已经于2021年7月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并获准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有望明年获批。
同时,针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急性发作的治疗药物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已经完成各项进口手续和药检工作,已于日前顺利实现商业可及,可随时为与HAE抗争多年的临床专家提供服务,惠及更多患者群体。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的商业可及将及时应对HAE患者的急性发作,避免因喉头水肿带来的致命窒息风险或者其他部位水肿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作为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于2021年4月获批,此前已获得优先审评审批。
武田亚洲开发中心负责人王璘博士表示:“我们致力于通过全球新药同步开发计划,将真正具有创新和突破性的疗法加速引入中国,我们将在5年内引入15款以上高度创新的药物,帮助中国患者获得全球同步的创新体验。”
数字化转型下,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加速
随着大数据在全球的兴起,药物研发领域的数据科学作用正逐步得到重视,尤其是在疫情爆发后更是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无论是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企业,还是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对中国的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和布局都在逐步加快。
近年来,武田中国一直致力于五个方向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包括:数字化营销——为医生提供精准的医学服务;数字化渠道拓展——覆盖更多患者;数字化医疗——诊断筛查解决方案及加速落地,DRUG + 数字化医疗产品以及数据分析及基础设施;数字化业态——罕见病互联网医院新模式;数字化运营——数字驱动下的企业运营模式,高效精简工作。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武田中国上市了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代动力学(PK)指导下的A型血友病管理工具myPKFiT®。作为一个精准医学的数字化工具,myPKFiT®也体现了武田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数字化应用突破。
单国洪表示,“随着TakedaSpark创新孵化器的创立,武田中国数字化的战略蓝图又添新卷。据悉,TakedaSpark将陆续开展一系列与创新生态紧密联系的内外部合作项目,通过孵化共创的模式,探索高附加值的创新医疗方案和规模化的落地场景,为患者、医疗工作者以及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创新服务。”
“我们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发源地之一。随着我们15款创新药物以及全球第一波价值转化高峰研发管线的加速引入中国,我们希望能凭借武田的创新实力和国际经验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的建设。”单国洪先生说道。
正如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先生在以“创新融合,深化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会议上表示,“中国不仅是一个市场,同时也将成为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上海正在着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也集聚了众多具有竞争力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将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
据统计,目前全球药企前20强中18家和医疗器械前20强中17家都已落户上海,纷纷设立中国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2021年10月20日,武田制药携亚洲开发中心入驻世博前滩新址,进一步扩充研发动能,助力生物制药行业的长期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武田全球所有的创新产品都会来到中国。单国洪先生强调,“2030年,中国不仅仅将成为武田全球的第二大市场,而且会成为全球创新的发源地之一。”
生物制药蓬勃发展,下一代生物技术大有可为
20世纪后,单抗类大分子药物的涌现,并诞生了众多重磅炸弹级药物。加上当前CAR-T、基因编辑等新的治疗方式的快速推进,新兴的医药治疗领域后续研发需求强烈。据德勤数据报告,2021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继续维持增长势头,这主要归功于近年来中国一系列创新药上市政策与监管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药产品逐渐成功上市。
从化合物到单抗类生物制品,再到新一代的细胞和基因治疗,治疗选择不断突破,为病患提供更多的新的治疗选择。以武田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企业坚信上海的发展和未来潜力。早在2012年,武田就在上海设立武田中国地区总部和武田亚洲开发中心。从2015年起,五年内累计投入15亿人民币专项用于支持在中国开展的新药开发。2017年,武田亚洲开发中心升级成为全球四大关键开发区域之一。2018年起,亚洲开发中心加速融入全球研发体系,通过将中国纳入药物早期开发阶段,逐渐实现所有新药在中国与全球同步开发。
除了强劲的研发管线,武田全球积极布局下一代生物技术,与全球顶尖的学术机构、医疗机构展开合作,成为细胞基因疗法的领导者,为特定人群提供变革性或治愈性疗法,以满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另外,今年武田制药宣布收购Maverick Therapeutics,以丰富武田在T细胞实体肿瘤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管线。
据悉,目前武田已有5-6个新分子实体药物(NME)递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进入审评阶段,其中,肺癌领域创新药物mobocertinib已于今年9月获得FDA批准。同时,积极布局第二波价值转化高峰研发管线,目前约有30个处于临床阶段早期开发的新分子实体。
武田亚洲开发中心负责人王璘博士表示,“在细胞治疗领域,武田希望能够起到“黏合剂”的作用,把不同的生物技术平台组合起来,从不同的平台里面来筛选出最好的、能够服务于患者的细胞治疗产品。武田获批的第一款针对消化领域的细胞治疗产品即将在进博会亮相。同时,在波士顿新建的24000平方英尺的细胞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充产能,助力生物制药行业的长期发展。”
全球新药同步开发,多款高度创新药物将引进中国
随着武田中国总部/亚洲开发中心落户上海浦东,中国武田已成为全球研发的重要引擎之一,位于上海的亚洲开发中心积极致力于加速创新药物开发,以中国速度赋能全球创新。据了解肺癌领域创新药物mobocertinib就是全球新药同步开发的突破性成果,它首次实现了中国与全球同步递交上市许可申请。mobocertinib是全球首款专门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口服疗法。mobocertinib已经于2021年7月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并获准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有望明年获批。
同时,针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急性发作的治疗药物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已经完成各项进口手续和药检工作,已于日前顺利实现商业可及,可随时为与HAE抗争多年的临床专家提供服务,惠及更多患者群体。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的商业可及将及时应对HAE患者的急性发作,避免因喉头水肿带来的致命窒息风险或者其他部位水肿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作为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于2021年4月获批,此前已获得优先审评审批。
武田亚洲开发中心负责人王璘博士表示:“我们致力于通过全球新药同步开发计划,将真正具有创新和突破性的疗法加速引入中国,我们将在5年内引入15款以上高度创新的药物,帮助中国患者获得全球同步的创新体验。”
数字化转型下,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加速
随着大数据在全球的兴起,药物研发领域的数据科学作用正逐步得到重视,尤其是在疫情爆发后更是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无论是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企业,还是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对中国的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和布局都在逐步加快。
近年来,武田中国一直致力于五个方向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包括:数字化营销——为医生提供精准的医学服务;数字化渠道拓展——覆盖更多患者;数字化医疗——诊断筛查解决方案及加速落地,DRUG + 数字化医疗产品以及数据分析及基础设施;数字化业态——罕见病互联网医院新模式;数字化运营——数字驱动下的企业运营模式,高效精简工作。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武田中国上市了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代动力学(PK)指导下的A型血友病管理工具myPKFiT®。作为一个精准医学的数字化工具,myPKFiT®也体现了武田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数字化应用突破。
单国洪表示,“随着TakedaSpark创新孵化器的创立,武田中国数字化的战略蓝图又添新卷。据悉,TakedaSpark将陆续开展一系列与创新生态紧密联系的内外部合作项目,通过孵化共创的模式,探索高附加值的创新医疗方案和规模化的落地场景,为患者、医疗工作者以及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创新服务。”
“我们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发源地之一。随着我们15款创新药物以及全球第一波价值转化高峰研发管线的加速引入中国,我们希望能凭借武田的创新实力和国际经验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的建设。”单国洪先生说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