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只想熬夜,不想犯困?可以有!徐敏/李毓龙团队揭示如何调控“困意”

  1. 困意

来源:学术经纬 2020-09-04 12:34

 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年轻人为了留出属于自己的一两个小时,常常“不舍得”睡觉。然而,睡眠不足会造成很多糟糕的后果,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犯困。难以抵挡的困意让人上课睡着,开会睡着,甚至开车时都会睡着……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睡眠的最新研究。来自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徐敏研究组与北京

 

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年轻人为了留出属于自己的一两个小时,常常“不舍得”睡觉。然而,睡眠不足会造成很多糟糕的后果,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犯困。难以抵挡的困意让人上课睡着,开会睡着,甚至开车时都会睡着……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睡眠的最新研究。来自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徐敏研究组与北京大学李毓龙研究组,合作揭示了“困意”究竟是如何在脑中产生的。

科学家们在小鼠的大脑中找出了调控困意的神经元,减少这些神经元后,小鼠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相当于人类每天可以少睡1.5小时,而且还不会犯困!

研究人员指出,睡眠行为的核心特征是“睡眠稳态调控”:随着清醒时间延长,困意逐渐增加,最终导致睡眠;而睡眠是困意被逐渐清除的过程。

根据多年来的研究,目前普遍认为,困意与一种叫“腺苷”的分子不断积累有关。腺苷是细胞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副产物”。大体来说,清醒越久,ATP不断消耗,细胞外的腺苷分子越多,它们与相应的受体相结合,抑制了神经活动,于是人就越来越困。

不过,大脑究竟是怎么调控腺苷分子的释放和积累的?过去限于技术手段,人们了解得很少。

在这项研究中,李毓龙教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遗传编码的腺苷探针,观察探针荧光强度的变化就可以知道胞外腺苷浓度的变化。据介绍,传统检测方法每10分钟才能测一下腺苷浓度,而新方法可以看到0.1秒之内发生的快速变化。

借助这种技术手段,研究人员针对小鼠的基底前脑区(basal forebrain,简称BF区)——大脑中调控睡眠/觉醒的关键部位,观察了胞外腺苷浓度的变化。

观察到的这些现象提示,神经元活动与腺苷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徐敏研究员领衔的团队进一步利用钙成像和光遗传学等技术,在基底前脑区找到了负责调控腺苷释放的两类神经元: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并且首次发现,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动是引起胞外腺苷积累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果让这些谷氨酸能神经元不起作用,减少腺苷的积累,可以减少困意吗?为了检验这种猜测,研究人员设法损毁了小鼠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他们发现,小鼠清醒的时间显着增加。相比对照组,这些小鼠全天可以少睡20%的时间,整个晚上(对它们来说相当于人类的白天)几乎完全不犯困。

综合这些结果,研究人员指出,在长时间清醒而积累困意的过程中,大脑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神经元既维持和促进了觉醒,又通过刺激腺苷释放导致了困意增加。

尽管在目前,研究人员仅仅采用了有创伤性的干预方式来调控睡眠,但这组神经元提供了一个潜在靶点,未来或许可以用于治疗睡眠相关问题。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们基于这个发现,能开发出一种新的药物或简便的干预方式,让我们能够更灵活地调节自己的睡眠时间,并避免犯困造成的危险。这对于想要多出一些时间的人来说,肯定是一个福音。(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