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王辰院士、高福院士等人联名在柳叶刀杂志发表文章评述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挑战

  1. 冠状病毒

来源:呼吸界 2020-01-26 23:09

2020年1月24日,王辰院士、高福院士等人联名在柳叶刀杂志(The Lancet)在线发表题为「A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of global health concern」的评论文章,系统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进展情况,同时指出将来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的方向。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回答。我们必须意识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给我们带来极

2020年1月24日,王辰院士、高福院士等人联名在柳叶刀杂志(The Lancet)在线发表题为「A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of global health concern」的评论文章,系统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进展情况,同时指出将来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的方向。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回答。我们必须意识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挑战。了解和控制疫情,刻不容缓!

下面是评论文章的全文翻译,供大家学习参考。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 S0140-6736(20)30185-9

王辰院士、高福院士等人联名在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评论文章

从2019年12月起,湖北省武汉市成为了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爆发的中心,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发现疫情之后,国家卫健委和疾控部门迅速响应,迅速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并采取系列措施了解疫情和控制疫情传播,包括隔离疑似患者、观察密切接触者、启动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临床信息,攻关研发诊断试剂盒和抗病毒治疗方案等。2020年1月7日,中国科学家成功从武汉的患者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2019-nCoV),随后完成基因组全长测序,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2019-nCoV的基于荧光定量RT-PCR的诊断方法。目前,病毒基因组信息已经公布在GISAID平台上(www.gisaid.org)。2019-nCoV感染病例早已不局限在武汉:截至目前,已有9例输出病例在国外被发现(泰国、日本、韩国、美国、越南和新加坡),并且通过飞机很可能进一步传播(译者注:截至2019年1月24日24时,国外病例增加至18例,尼泊尔、法国也有新发病例报道 [1])。截至1月23日24时,我国共在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发现835例确诊病例,其中25例死亡,93%的确诊患者仍在住院治疗中(译者注:截至2019年1月24日24时,我国确诊病例增至1287例,其中死亡41例,出院38例 [1])。由于已经出现大量武汉以外病例及家庭聚集发病 [2],以及有医务人员感染报道,可以确定2019-nCoV已经具备人传人能力,并且有更广泛的病毒传播的风险。

在本期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曹彬教授及王健伟教授团队报道了首批41名因2019-nCoV感染转入武汉定点医院(译者注:武汉金银潭医院,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黄朝林教授来自金银潭医院)接受救治患者的临床特点信息。这篇研究论文提供了本次疫情的第一手临床资料。41名患者均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在2020年1月2日之前转入武汉金银潭医院,感染前驱症状包括发热、干咳、全身无力等非特异表现。与其它人冠状病毒感染(译者注:SARS-CoV、MERS-CoV、HCoV-HKU1、HCoV-OC43、HCoV-NL63、HCoV-229E)相比,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上呼吸道症状并不突出;此外,在SARS感染者中常见的腹泻等肠道症状在2019-nCoV感染者中也不显著(但袁国勇教授团队报道的6例病人中有2例出现 [2])。基于最初41例患者的数据,淋巴细胞减低是入院实验室检查的突出特点,胸部CT可见双侧磨玻璃影(GGO)或实变影。由于目前正处在冬季流感高发期,同时有其它呼吸道病毒流行,新型冠状病毒的这些非特异临床表现给疾病诊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开始的早期,华南海鲜市场的暴露史是诊断的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学提示,但随着更多二代三代病例的出现,具有海鲜市场暴露史的患者比例正逐渐下降。

王辰院士、高福院士等人联名在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评论文章

在41例患者中,超过半数(55%)出现呼吸困难,接近1/3患者(32%)需要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共有6例病例死亡(译者注:随访观察至1月23日)。在最初41例病人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死亡率约为14.6%;基于目前所有病例的病死率估计在3%左右(译者注:详见文章表格,数据截止至1月23日)。但需要注意,这两个数字都只是目前对病死率的估计值,不是最终数字,因为并非所有患者都到达了临床终点(治愈或死亡),并且真实的感染数字还不得而知(译者注:可能存在无症状感染者或未就医感染者,未被统计在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整个疾病谱也尚不清楚。重要的是,在新发传染病疫情的早期,由于病例选择偏倚的存在(通常早期更关注病情较重的患者),病死率会被一定程度高估。随着对新病原体的了解更加深入,可能会发现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参考文献 [2]),疾病死亡率也可能出现下降。然而,低死亡率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掉以轻心——以1918年大流感为例,虽然据估计当时的病死率只有不到5%,但由于传播广泛,疫情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作为一种RNA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有着较高的突变率(但由于冠状病毒基因组编码了核酸外切酶,相比起其他种类的RNA病毒来说,突变率还是相对低一些[译者注:其它RNA病毒如流感病毒])。由此可以推测,这株来自动物的全新病毒将有可能越发适应人际间的传播,并有可能变得更加危险。

在此之前,本世纪已经有过两次冠状病毒爆发的疫情。与此前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疫情相比,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有许多相似之处(见文中表格)。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无疑让许多人回忆起17年前SARS时期的场景。2002年11月,广东省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也就是后来所说的「非典」。2003年「非典」(SARS)在中国和全球快速传播,共造成8096人感染,其中774人死亡。十多年前,由于病毒传播能力很强,加上当时并未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导致「非典」在全球广泛流行。如今,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科学研究能力相比2003年已经有了极大提升。中国已经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应急机制来监控疫情发展并作出相应反应。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被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名单(译者注: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国家和卫生部门对此均高度重视。

王辰院士、高福院士等人联名在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评论文章

译者注:文中的确诊例数、死亡情况统计截至1月23日,目前数字已有更新

由于病例数目仍在不断增加,感染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这次疫情的未来发展轨迹密切关注。正值中国农历新年,正常情况下,春运客流预计可达到30亿人次,其中武汉客流量1500万人次。在节日期间,随着大量人员流动,病毒可能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方并引起流行,特别是如果它具备了有效的人际传播能力的话。

因此,为了应对2019-nCoV疫情,政府采取了超乎寻常的公共卫生措施,以减少该病毒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进一步传播。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还没有任何国际旅行限制的建议,但武汉当地政府已于2020年1月23日宣布暂停公共交通,并且关闭机场、火车站和高速公路,以预防疫情继续播散。更多的旅行限制可能会接着出现(译者注:目前湖北省多地已采取类似措施)。对新发病例的积极监测和对其接触者的密切观察也正在进行。为了提高检测效率,除了地方的疾控中心外,建议前线的医疗单位也应配置经认证的即时诊断试剂盒。

及时的信息公开是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中国已建立每日疫情发布体系,以确保有力和高效的疫情信息公开。应面向旅行者开展教育活动以提高其防范意识,包括勤洗手、咳嗽礼仪,以及在公共场所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此外,应鼓励公众主动上报发热和2019-nCoV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到感染地区的旅行史、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史等。

考虑到大量的SARS和MERS患者是在医疗机构中所感染的,(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病毒的院内传播。不幸的是,目前已有16名医护人员被证实感染2019-nCoV,其中的一些曾在同一病房工作。传播途径和是否存在所谓「超级传播者」仍不清楚。(我们)需要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以评估医护人员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潜在的无症状感染进行排查。值得注意的是,SARS的传播最后是通过包括消除院内感染在内的手段而得到了终止。我们需要警惕当前的爆发转变为持续性流行,乃至于全世界流行的可能。

获取2019-nCoV的基因组序列以及初步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数据,仅仅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许多重要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包括病毒的起源,在人群中的传播程度和持续时间,感染其他动物宿主的能力,感染人体后疾病谱(译者注:疾病表现的完整范围)和发病机理等。从连续多代感染病例中分析病毒株的变化将是更新诊断方法和评估病毒进化的关键。除了支持性治疗外,目前尚没有确证有效的抗冠状病毒的治疗方法或疫苗,即便针对MERS-CoV的治疗方法和疫苗也都处在临床试验阶段。目前,一项针对2019-nCoV治疗的临床试验已经启动,研究洛匹那韦(lopinavir)/利托那韦(ritonavir)疗法是否有效(ChiCTR2000029308)。未来的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应着力于评估有临床前景的抗病毒药物、单克隆和多克隆中和抗体产品,以及针对宿主免疫病理反应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们必须认识到,2019新型冠状病毒正在给人类共同体带来极大挑战。必须竭尽全力,了解和控制疾病,刻不容缓!

参考资料

[1]卫健委截至1月2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1/a7cf0437d1324aed9cc1b890b8ee29e6.shtml

[2] 在本期柳叶刀杂志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袁国勇教授团队报道了一个家庭聚集发病的案例报道(https://doi.org/10.1016/ S0140-6736(20)30154-9 )。

译者介绍

三位译者均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在读学生,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或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行两年科研训练,目前在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实习。

王辰院士、高福院士等人联名在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评论文章

徐九洋

王辰院士、高福院士等人联名在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评论文章

陈浩

王辰院士、高福院士等人联名在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评论文章

陈奕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