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Immunity:清华大学祁海团队发现保护B细胞免疫记忆的关键因子——ZFP318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6-19 10:46

祁海团队的这项研究,发现了对B细胞免疫记忆力至关重要的调控分子,揭示了记忆B细胞再应答能力的第一个检查点。

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祁海教授团队在 Immunity 期刊发表了题为:High recallability of memory B cells requires ZFP318-dependent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 的研究论文。

图片

该研究发现了第一个专门维持记忆B细胞再应答能力的关键调控因子——ZFP318,在所有可与抗原结合的记忆B细胞里,只有小部分可以表达ZFP318的细胞才能有效参与二次免疫应答。不表达ZFP318的记忆B细胞线粒体功能缺陷,再次遇到抗原时会由于无法抵抗氧化应激而迅速死亡,无法参与再应答。缺失了ZFP318基因的动物,尽管可以对疫苗产生正常的一次免疫应答,但几乎完全丧失了免疫记忆功能。

祁海教授团队一直研究B细胞免疫记忆的调控机制,在2017年曾鉴定发现了来自生发中心的记忆B细胞前体。在对这些细胞的转录组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时,他们发现转录调控因子ZFP318在普通生发中心细胞中几乎不表达,但会在记忆B细胞前体和记忆B细胞群中显著上调。

为了探究ZFP318在记忆B细胞中的潜在功能,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ZFP318小鼠报告/敲除模型(Zfp318-loxP-STOP-loxP-DTR-2A-tdTomato,ZSDAT)。这一小鼠在ZFP318基因原位敲入了红色荧光蛋白(tdTomato)和白喉毒素受体(DTR)的编码序列,当和生发中心特异表达的AID-cre小鼠交配后,后代小鼠既可以用来做tdTomato荧光示踪(表达ZFP318生发中心来源的记忆B细胞)又可以用来做细胞删除实验。

该研究发现,当来源于生发中心且表达ZFP318的记忆B细胞被白喉毒素清除后,小鼠就丧失了二次免疫应答能力。这些结果说明,表达ZFP318的记忆细胞虽然只占所有记忆B细胞的10%-20%,却是二次免疫应答的最主要贡献者。

通过比较野生型和ZFP318基因敲除小鼠,研究团队进而发现ZFP318基因本身的缺失不会影响初次免疫应答与血清抗体滴度,却特异而显著地影响了小鼠二次免疫强度和抗体生成。进一步,研究团队构建了B细胞特异的ZFP318可诱导表达小鼠(B cell-restricted induction of single-copy knocked-in ZFP318 gene expression,BRISK)。研究团队发现,如果在不表达ZFP318的记忆B细胞中强制表达ZFP318,就可以显著提升这些细胞的再应答能力,从而证明ZFP318对记忆B细胞的再应答能力是充分且必要的。

通过mRNA-seq分析,研究团队进而发现缺失ZFP318的记忆B细胞,表达线粒体相关基因不充分,尤其是活性氧(ROS)清除相关基因。与此相伴随的是线粒体膜电位和形态异常,导致它们更容易在抗原刺激后死亡。如果给ZFP318敲除小鼠腹腔注射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一种活性氧清除剂),这些小鼠的二次免疫应答能力就能恢复到与野生型相当的水平。这些结果说明,无法清除活性氧是导致ZFP318缺陷小鼠免疫记忆丧失的主要原因。另外,研究团队还在三类不同疫苗的比较中都发现,初次接种疫苗后测量ZFP318阳性记忆B细胞的丰度,就可以预测序贯接种疫苗的效果,进一步说明了ZFP318对B细胞免疫记忆力的重要性。

ZFP318如此重要却又只表达在一小部分来自生发中心的记忆B细胞上,是什么因素在控制它的表达呢?研究团队发现B细胞受体(BCR)信号会抑制ZFP318表达,而只有T细胞的辅助信号才会在生发中心B细胞上诱导ZFP318的表达。这一结果暗示,得到足够T细胞帮助的记忆B细胞,才是值得信赖、可以被唤起参与再应答的免疫记忆。

图片

ZFP318保护B细胞免疫记忆力

祁海团队的这项研究,发现了对B细胞免疫记忆力至关重要的调控分子,揭示了记忆B细胞再应答能力的第一个检查点。这些结果为未来优化疫苗设计、实现持久免疫保护提供了新路径和新靶点。例如,ZFP318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指征更强和更持久的疫苗效用,有可能成为评价疫苗的替代终点。通过提高记忆B细胞中ZFP318的表达水平,可能使得疫苗保护更强烈、更持久。

发现B细胞记忆功能的这一崭新调控机制及其与线粒体和氧化应激的关系,似乎也提示着免疫记忆与我们生活记忆的相似之处:那些刻骨铭心、历久弥新的记忆,总是来自那经历了风雨、耐住了考验的经历。

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为该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昌平实验室副研究员王毅峰博士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后邵雯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