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阜外最新研究“扎心”了:学历越高,心梗越早

来源:医学界 2023-03-20 16:25

《中国循环杂志》近日发布杨跃进、高晓津教授等人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高学历者初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以下简称心梗)年龄约为56.3岁,较低学历者要提前约10年(65.9岁)。

《中国循环杂志》近日发布杨跃进、高晓津教授等人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高学历者初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以下简称心梗)年龄约为56.3岁,较低学历者要提前约10年(65.9岁)。且高学历者合并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将“低学历”定义为文盲和小学;中学和中专定义为“中等学历”;大专及以上定义是“高学历”。


前述研究在社交媒体被广泛讨论,这一结果被指和欧美等国趋势相反。“在发达国家,学历越高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少。这样的文章可谓海量。”上述研究的作者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杨进刚告诉“医学界”,我国结果或提示,对待不同学历者,心梗干预措施应当是不一样的。“学历是评价社会经济地位的一个维度。在发达国家,学历或社会地位较高者能获得更好的健康教育机会,其知识水平更高、健康管理能力更强。就这一点看,我们的健康教育没有跟上。先富起来的人没有掌握与之匹配的健康管理能力。”

 

我国高学历者发病早

 

既往国内有两项关于学历与冠心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其中,CPACS-2研究侧重于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院内治疗及结局。China-PEACE前瞻性研究侧重于观察急性心梗患者的长期结局。两项研究未评估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等。


前述《中国循环杂志》发布的研究抓住这一点,旨在探究不同学历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情况与院内预后。研究利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数据,根据最高学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分组。


CAMI研究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连续入选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108家医院数万名心梗患者,其发病时间<7天。排除年龄、信息缺失等,最终12280例患者被纳入本次“学历分析”,分别进入低学历组(n=5705,46.5%)、中等学历组(n=5161,42.0%)、高学历组(n=1414,11.5%)。


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低学历组,中等学历组及高学历组者的初次发作年龄较小[(65.9±11.2)岁 vs.(58.6±12.2)岁 vs.(56.3±12.6)岁],白领占比较高(1.4% vs.10.7% vs.52.0%)。研究将国家干部/公务员、企业中层管理者、乡村干部、知识分子等归为白领。


考虑到社会进步可能影响各学历组不同年龄段者的比例,从而影响年龄趋势,研究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中,高学历组患者平均年龄仍然较小[(52.0±6.5)岁vs.(49.5±7.2)岁vs.(48.8±7.5)岁]。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杨进刚告诉“医学界”,一些其他国家也存在高学历者心梗更年轻等现象,但其年龄差距小于中国。比如,挪威高学历患者初次心梗时间比低学历者平均年轻6.8岁,澳大利亚则平均年轻5.1岁。


“结合其他研究可知,我国心梗发作的中位年龄为61岁。美国、瑞典的注册登记研究数据显示,其心梗中位年龄为66-71岁。我们总体要比发达国家早5-10年,这意味着会牺牲更多的健康寿命损失年。”杨进刚进一步解释。


截至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93岁。假设有人在70岁时发生心梗、80岁离世,那他就失去了7.93个健康寿命年。在此期间,他没有病逝,但丢失了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心梗发病越早,疾病负担就越大。


心梗是我国猝死的主要原因。《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我国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些意外大多发生在医院外,相当一部分人因来不及抢救而死在到达医院前。“网络上也时常有高层管理人员猝死的报道,对于这些人的健康问题,要值得重视。”杨进刚说。

 

学历越高,活得越不健康

 

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是心梗发作的高危人群。前述阜外研究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的7个心血管健康指标,定义“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吸烟、缺乏运动和不健康饮食。从分析结果看,学历越高,出现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数量可能越多、程度也越重。


除高血压外,中等学历、高学历患者出现其他6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均高于低学历组。这一点在男性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


此外,高学历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比例更高,达66.4%。这在中等学历组和低学历组中的比例分别为61.4%和46.7%。


按照学历从低到高,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3.1% vs. 5.5% vs. 6.4%)、甘油三酯≥1.7 mmol/L(28.1% vs. 36.3% vs. 39.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40.7% vs. 45.4% vs. 49.7%)的患者比例也逐渐升高。


研究表示,CPACS-2、China PEACE前瞻性AMI研究也发现,较高学历组中糖尿病和吸烟比例较高。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可显著升高冠心病发生风险。这可能是导致中等学历和高学历患者发生STEMI时较年轻的原因之一。


“高学历人群生活方式不健康,是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居民,可能存在过快的生活节奏、不规律的饮食以及缺乏锻炼等情况,进而发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而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对血压、血脂、血糖都有好处,能降低生活方式危险。”杨进刚强调。

 

低学历患者病情重,来院时间晚

 

研究针对低学历组,提出另一组亟待解决的“最低难题”。

 

在3组学历中,低学历组使用医疗急救系统的比例最低(8.8% vs. 9.8% vs. 14.7%,P<0.001),发病至入院时间≤12h的比例最低(63.4% vs. 70.3% vs. 74.5%),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最少(36.0% vs. 45.2% vs. 56.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比例最低(56.4% vs. 57.7% vs. 62.3%),以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最低(65.6% vs.70.7% vs. 73.3%)。


校正年龄和性别后,相较于高学历组,低学历组者的院内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增加(OR=1.439,95%CI:1.057~1.959,P=0.021)。


杨进刚表示,综合研究看,健康教育要“分层”。对于高学历居民,应加强危险因素管理,预防心梗发作。


低学历患者虽然相对于高学历患者伴随危险因素较少,但就医偏晚、病情较重,来院就诊延迟,在县级医院就诊比例高,呼叫急救医疗系统就医较低等,应重视加强心梗症状识别,提高就诊意识,缩短就诊延迟。另一方面,要加强120配置、改善院前急救,提升县级医院的再灌注治疗水平等。

 

资料来源:

1.中国不同学历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3,38(2):158-16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3.02.007

2.Association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With Lifetim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JAMA Intern Med. 2017;177(8):1165-1172.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7.1877

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 中国全科医学. 2022,25(27):3331-3346,F01.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0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