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剑桥大学卢欣教授团队揭示,肿瘤内单核细胞可作为生物标志物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示,检测TMC可通过二代测序(NGS)完成,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可与TMB同时检测,更好地预测EAC免疫治疗效果,乃至推广到更多已普遍采用免疫+化疗联合治疗模式的癌症当中。

2023-07-13

175家生物制药公司的薪资数据:薪资中位数达20万美元

生物制药市场持续低迷,员工薪酬成为敏感的话题,但却引起了Endpoint的注意。他们通过审查数百份监管文件,汇编了175家制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的数据,批露了2022年员工薪酬中值数据。虽然数字

2023-06-14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尼古丁对生物、行为和健康的表观遗传和长期影响

尼古丁是复杂的;从它的历史到它的药理,再到它的生物和行为影响。尼古丁是从烟草中提取的。烟草植物作为一种精神圣礼的历史,早在美洲殖民之前就有了。

2023-05-24

珠海市人民医院研究者们揭示了PAI-1可作为判断宫颈鳞癌转移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癌症进展被认为是肿瘤微环境(TME)内不同细胞类型之间不断演变的串扰的结果。区域淋巴管(LV)的重塑与包括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在内的实体肿瘤恶性进展增强和预后不良有关。

2023-07-14

SynBioBeta创始人:合成生物学在食品和农业中的应用广泛,但仍处于早期阶段

根据合成生物学媒体 SynBioBeta 和技术咨询公司 Futurity Systems 的最新报告,

2023-06-16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DRD2和β-连环蛋白可能是胶质母细胞瘤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在恶性脑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是最致命的肿瘤,具有进展快、治疗耐药、复发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基底膜患者在整个病程中经常经历肿瘤诊断、反复治疗和肿瘤复发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导致抑郁。

2023-07-17

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风向标,《2022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价值榜》出炉!

洞见未来,创新发展!2022年11月10日,第24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BIO-FORUM)系列|中国生物技术与医药创新论坛暨2022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价值榜在上海宝华万豪酒店隆重召开。

2022-11-15

Cell Systems:魏平团队揭示复杂生物振荡中的“三体问题”

该研究首次同时在实验和理论水平揭示了多耦合振荡系统中的协同性现象,发现了这类系统中独特的相位调控原理,拓宽了学界对于生物耦合振荡系统的认识,以及对生物学中时间调控的理解。

2023-05-24

Cell:在哈扎族狩猎采集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中发现了惊人的基因组新颖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对坦桑尼亚哈扎族狩猎采集者(Hadza hunter-gatherer)的351份粪便样本进行了超深的宏基因组测序。他们详细介绍了他们对来自哈扎

2023-06-26

麦考瑞衍生绿色氢初创公司融资600万美元,将生物质废料转化为绿色氢,打破氢气「就近使用」的困境

对于 HydGene 来说,氢只是一个开始。“HydGene 非常希望彻底改变制造绿色分子的方式,不仅仅是氢,我们已经在研究一种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并制造氨基肥料的菌株,同时也在研究以更清洁的方式制造

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