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调控植物器官塑形的生物力学机制

扁平化是叶片等植物器官最为常见的形状之一。另一种常见的器官形状是辐射对称,如根、茎。不同的器官形状如何产生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问题。多年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了众多能够影响植物器官形态的基因,但是这些基因怎样介导器官三维形态的变化(又称塑形)尚有待解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焦雨铃研究组长期致力于植物器官塑形的研究。近年

2020-09-12

湿地植物根际铁碳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目前,铁碳关系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铁(Fe)氧化物对有机碳(OC)的双重作用,既可以通过吸附或共沉淀的方式保护有机碳避免受到微生物的分解,又可通过铁还原菌(FeRB)介导的异化还原铁过程导致铁结合态有机碳(OC-Fe)的释放。但目前铁碳关系的研究集中在大尺度上,鲜有研究考虑到植物根际微域的铁碳关系。根际铁碳关系的研究可明晰铁-碳-微生物

2020-09-07

Stem Cells:我国科学家揭示经过基因改造的人多能干细胞可躲避免疫系统识别,从而为产生通用的'现成'细胞移植物奠定基础

2020年9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在再生医学领域很有前途,这是因为它们可以产生身体内的所有其他类型的细胞,而且它们有能力无限增殖。然而,它们的潜力受到身体排斥任何“异体”细胞或组织的倾向的阻碍,这种排斥意味着细胞来自捐赠者而不是患者。这种排斥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将细胞贴上“外来入侵者”的标签,并启动一系列策略来抵御它认

2020-09-23

全球红豆杉属植物物种分化与时空演化历史研究取得新进展

 红豆杉属(Taxus L.)隶属于红豆杉科,因其树皮和枝叶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紫杉醇及其衍生物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过去30年间,由于过度开发利用,欧亚大陆该属植物的野生资源急剧下降,部分地区的种群甚至已经绝灭。我国将该属的全部物种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部分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0-09-09

通过摄入生酮饮食或能帮助降低肠道真菌诱发的阿尔兹海默病风险!

2020年9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题为“Gut mycobiom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diet, gut bacter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markers in subjec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

2020-09-04

JCI:外周组织宿主T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存活并促进移植物抗宿主病

2020年8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将供者的健康造血干细胞注入受者体内,作为癌症潜在治疗方法的一部分。虽然这种疗法可以拯救生命,但是它的主要并发症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产生,这会导致显著的发病率,并可能是致命的。在进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患者会接受调理方案(conditioning regimen),即

2020-08-31

研究发现植物根进化的分子源头

根是植物登陆后进化的器官,它的出现是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重要一步。化石证据显示,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共同祖先在泥盆纪中期出现了根起源事件。但现有研究对这次根起源过程中的分子进化历程知之甚少,其中的关键问题是生长素信号通路在根进化中如何被招募并主导根器官的发生。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徐麟研究组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

2020-08-16

这4项技能或能帮助孩子们应对COVID-19带来的焦虑

2020年8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关于COVID-19的新闻可谓是铺天盖地,尽管经历COVID-19的流行让人感觉非常困难,但对于受过教育的成年人而言或许要比儿童容易得多,成年人会通过生活经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且其中一些观点还能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COVID-19的流行是如何影响那些并没有观点的儿童的,而且当许多孩子

2020-08-18

Cell Stem Cell:神经干细胞移植物有望治疗脊髓损伤

2020年8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利用干细胞恢复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而丧失的功能一直是科学家和医生的雄心壮志。美国每年有近1.8万人患有脊髓损伤,另有29.4万人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永久性瘫痪或身体功能减弱,如膀胱控制或呼吸困难。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他们成功地将神经干细胞

2020-08-17

研究发现病菌侵染植物的新机制

自然界存在非常多的微生物,但对于特定的寄主而言,只有极少量的微生物进化成为致病菌并对寄主进行侵染。揭示这些病原微生物侵染植物的机制对于在生产上防控这些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中心研究员刘俊团队发现丁香假单胞菌和稻瘟菌侵染植物的新机制,并解析其作用途径。病菌在侵染的过程中会激发植物的免疫响应,其原因是病菌的保守物质被植物细胞膜上的免疫受

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