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文章聚焦失眠症研究新进展!
来源:本站原创 2019-09-27 22:04
有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5%的人曾经出现过失眠问题,其中约有20-30%是由于不同的睡眠障碍引起,而发达国家、城市的比例可能更高。近年来,科学家们在人类失眠症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Wikipedia【1】Nat Genet:重大突破!130万余人大数据助力揭示数百个与失眠相关的基因doi:10.1038/s4158
有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5%的人曾经出现过失眠问题,其中约有20-30%是由于不同的睡眠障碍引起,而发达国家、城市的比例可能更高。近年来,科学家们在人类失眠症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Wikipedia
【1】Nat Genet:重大突破!130万余人大数据助力揭示数百个与失眠相关的基因
doi:10.1038/s41588-018-0333-3
失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行的精神疾病,而目前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大量研究表明失眠可以遗传,但是科学家们到现在为止都还不完全清楚其背后相关的基因和神经生物学通路。为了揭示这些秘密,近日来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大型研究,他们分析了1331010个遗传学相关的人组织样品,以检测与失眠相关的新的基因位点,并深入研究相关的信号通路、细胞和组织,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通过基因定位、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和染色质谱图,研究人员发现了涉及956个基因的202个位点与失眠相关,meta分析揭示了2.6%的差异。研究人员发现神经元的轴突部分、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以及特定的细胞类型(包括纹状体、下丘脑和屏状体神经元)出现了大量的相关基因。研究人员还发现精神病学特征和睡眠时间存在很强的遗传学联系,而与其他的睡眠相关特点存在一定的联系。
doi:10.5664/jcsm.7490
一项新的基于人群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夜间人工室外光照和失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结果显示,人工室外光暴露的夜间水平增加与催眠处方和每日剂量摄入的比例增加有相关性。此外,在夜间暴露于较高水平的人造室外光照的老年人会使用更长时间或更高的日剂量的催眠药物。
“这项研究观察到室外,人工,夜间照明强度与失眠症患病率之间存在显着关联。”该研究的作者,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职业与环境医学专业副教授Kyoung-bok Min博士说到:“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理论”。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的报告,失眠可能涉及难以入睡,难以保持睡眠或过早醒来等症状。各种环境因素,包括过度的噪音或光照和极端温度,都会扰乱大多数人的睡眠。
doi:10.1038/s41380-018-0033-5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圣地亚哥医疗保健系统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能够诱发睡眠问题的特殊基因,相关研究阐明了失眠症和诸如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或2型糖尿病等疾病)之间的遗传关联。
20%至50%的美国退伍军人都有睡眠问题,而失眠症对机体健康的效应往往也是非常可怕的,其给整个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慢性失眠症常常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比如心脏病、2型糖尿病、精神疾病(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自杀等);此前研究人员进行的两项研究结果表明,包括失眠症在内的多种睡眠相关问题的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基于这些研究发现,研究人员就开始咨询招影响个体睡眠的特殊基因突变。
【4】The Lancet Neurol:失眠注意了!或许就是帕金森疾病的前兆!
doi:10.1016/S1474-4422(17)30173-4
失眠或许是大脑相关疾病的早期征兆;近日,来自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深入研究了参与患者大脑免疫系统的细胞及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的相关行为,研究结果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 Neurology上。
研究发现,遭受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患者未来或许有患帕金森疾病或痴呆症的风险,因为这些患者大脑中缺少多巴胺,由于产生多巴胺的大脑细胞停止工作所以会引发帕金森疾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主要特征就是患者的睡眠会出现干扰,他们会经常做梦;在睡眠过程中健康人群都会非常放松,而遭受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患者在睡眠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异常行为,比如打、踢等。
图片来源:Wikipedia
【5】Nat Genet:突破!科学家首次鉴别出诱发失眠症的7个风险基因
doi:10.1038/ng.3888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发现了和失眠症相关的7个风险基因,相关研究或为研究人员阐明诱发人类失眠的生物学机制提供思路;此外,研究者还表示,失眠症或许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疾病。
失眠症或许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面对最多的健康抱怨了,甚至在治疗后,睡眠不足也一直困扰着人们的健康,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和失眠症相关的风险基因,这对于揭示诱发失眠症的原因非常重要。研究者Van Someren认为,这项研究是从神经元之间“交流沟通”的水平上对失眠症进行理解,我们希望后期能够开发出治疗失眠症的新型疗法。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七种失眠的风险基因。有了这个发现,研究人员已经采取了重要的一步,解除导致失眠的生物机制。此外,这一发现证明,失眠并不像往常所说,纯粹是心理状态。今天,Nature Genetics发表了这项研究的结果。
失眠可能是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即使在治疗后,睡眠不良仍然是许多人持续的虚弱点。通过确定风险基因,这个国际项目的首席研究人员Danielle Posthuma教授(VU和VUmc)和Eus Van Someren(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VU和VUmc)已经更接近于揭开引起失眠倾向的生物学机制。Van Someren教授专门从事睡眠和失眠,认为这些发现是开始了解神经元内和之间沟通层面失眠的途径,从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7】失眠症新药!卫材双效食欲素受体拮抗剂lemborexant III期临床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日本药企卫材(Eisai)与普渡制药(Purdue Pharma)近日公布了实验性失眠症药物lemborexant治疗失眠症(一种觉醒节律紊乱)的长期III期临床研究SUNRISE-2的6个月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该研究是一项全球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平行组研究,共入组了949例成人(18-88岁)失眠症患者,其中约28%的患者年龄在65岁或以上。该研究评估了lemborexant相对于安慰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在研究的前6个月中,患者被随机分成3个组,分别接受5mg剂量lemborexant、10mg剂量lemborexant、安慰剂。研究的主要和关键次要疗效目标通过电子睡眠日记采用患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
近日,Minerva Neurosciences公司宣布,该公司与杨森(Janssen)公司联合开发的seltorexant(MIN-202)在治疗失眠患者的2b期临床试验中,达到试验的主要和关键性次要终点,显着加快失眠患者入睡时间,并且减少患者入睡后醒来的时间。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的估计,30-35%的成人会出现短暂的失眠症状,而10%的成人患有慢性失眠(定义为每周至少出现3次失眠症状,延续至少3个月)。慢性失眠对健康具有负面作用,失眠患者经常会同时出现其它精神疾病,例如抑郁和焦虑。在女性和老年人中,失眠的发病率更高,失眠对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尤其严重,与老年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的相关性。(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盘点!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