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具有360度视野深海“四眼鱼”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它颇似来自外太空的外星生物,但事实上这种奇异生物是生活在地球深海的四眼鱼类。虽然它们生活在漆黑的海底,长着的两对眼睛赋予其360度视野范围。
:人类是从拥有第6感的鱼状蠕虫进化而来
3.75亿年前,这种酷似鱼的海洋动物从海洋爬向陆地 据国外媒体10月13日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是从5亿年前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该动物拥有第六感,由此推出人类确有第六感。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经过长达25年的研究后,发现人类和多达65000多种脊椎动物都是由一种拥有“第六感”的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
BMC Cancer:基因诊断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复发风险
口腔鳞状细胞癌光镜照相(图) 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在所有颈部和头部癌症患者总人数中大约占有1/4的比例。它是癌症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组织检查方法预测癌症是否会复发。 在最新一期的《BMC Cancer》杂志上,科学家们发现有四种基因的表达可以准确的预测患者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古脊椎所等研究发现伤齿龙一新属种
1988年中国与加拿大联合考察时发现的保存部分后肢的标本IVPP V 10597,最初被描述为蒙古蜥鸟龙(Saurornithoides mongoliensis)的幼年个体,但存在一些疑问。近年来,有关伤齿龙科(Troodontidae)的研究,尤其是有关伤齿龙类分类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Science:适当饵料鱼能保障海鸟繁衍及生态系统的稳定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刊登了研究人员的最细研究成果“Global Seabird Response to Forage Fish Depletion—One-Third for the Birds。”,研究指出为海鸟留一定量的饵料鱼,以保证海鸟的繁衍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 人类正在日益增加对诸如凤尾鱼和沙丁鱼等所谓的饵料鱼的捕捞,但新的研究提示,世界上的饵料鱼的约三分之一必须要留给海鸟。
PNAS:人工孵化场的鱼 野生环境中繁殖能力下降
日前,最新一期PNAS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Genetic adaptation to captivity can occur in a single generation"说,人工养殖可能减少孵化场的鱼在野生环境中繁殖的能力。 对硬头鳟这种美国濒危物种法案规定的受威胁物种的保护计划的一部分涉及了向野生鱼群补充孵化场繁殖的幼鱼。然而人工养殖出生的鱼常常无法适应野生环境。
:三文鱼怎样感应季节变化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鱼的一个名为“血管囊”(saccus vasculosus)的器官起体内时钟的作用,检测白天长短的季节差别。 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阳光是由眼睛捕捉的,信息被传递到松果腺的结节部,后者执行体内时钟的功能。这个腺体起一个日常起搏器的作用,让大脑知道当前是白天还是夜晚,并将短的天与长的天区分开来,从而能够对不同季节进行分辨。
Nat Cell Biol:研究斑马鱼模型可揭示机体伤口愈合的机制
我们机体在受伤时,细胞是如何扩散、覆盖进而愈合伤口的?近日,来自奥地利的科学家通过对上皮细胞功能的研究给与了合理的解释。
J Thora Oncol:科学家鉴别出肺部外围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因子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对280名通过手术移除外围鳞状细胞癌的病人进行临床及病理学改变评估,用以鉴别患者的潜在预后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