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鲤科鱼类基因组加倍促进血氧系统表型多样性
生物的生存、繁殖、以及分布或多或少都受到环境氧的影响。生物的正常有氧代谢有赖于保持氧的需求(代谢)和供应(储存和传递)的平衡关系。而实现这一平衡关系主要依靠生物体内特异的血氧传递系统。血氧系统的多样化不仅体现了物种在生理上的多样性,也从侧面反映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进化史上,基因组加倍是生物表型革新的重要贡献者。众多研究已经揭示发生在脊椎动物进化早期的两
研究揭示鱼类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
鱼类病毒病的爆发与流行是水产养殖尤其是集约化养殖的重要威胁。与哺乳动物类似,鱼类抗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天然免疫反应系统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系统来行使功能。天然免疫反应系统是在生物体演化出来的、对抗病原体感染的古老防御系统,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到人类都得到高度发展,是生物体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重要防线。但是,获得性免疫系统是从有颌类动物才开始演化起来。鱼类作为
Neurology:多吃鱼类真能保护大脑免于空气污染所带来的伤害吗?
2020年7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eurology上题为“Erythrocyte omega-3 index, ambient fine particle exposure and brain aging”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每周能摄入1-2份以上的烤鱼或贝类,老年女性或
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激素SN在鱼类生殖及性行为中具有重要功能
神经内分泌因子Secretoneurin(SN)主要表达在下丘脑神经元和垂体前叶细胞,SN由分泌粒蛋白II(Secretogranin II,SgII)经过激素原转化酶的蛋白水解作用后形成,其包含33-34个氨基酸的神经肽,在鱼和哺乳类等脊椎动物中非常保守。SN可显着刺激脊椎动物生殖轴的重要信号分子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
自1978年以来,海洋鱼类寄生虫数量增加了283倍
2020年4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下次你吃生鱼片(sashimi)、生鱼片寿司(nigiri)或其他形式的生鱼时,可以考虑快速检查一下是否有寄生虫。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的人群中,一种能够传播到人体中的寄生虫的丰度急剧增加。这可能意味着当吃寿司时,你吃到的不仅仅是寿司,还有寄生虫。自2
研究揭示鱼类天然免疫受体NOD1抗病毒作用机制
先天性免疫反应是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这种快速非特异性的反应依赖于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与结合。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ucleotide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NLRs)家族成员NOD1是经典的抗细菌相关的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尽管已有研究显示脊椎动物的NO
研究揭示海洋最深鱼类嗅觉的适应性进化
深海作为地球表面最后未被人类大规模进入或认知的空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65%。海斗深渊(6000 -11 000m)是地球上最不为人知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压、温差巨大、终年无光、食物匮乏等特殊极端条件,是常规生命形式的禁区。但在海斗深渊中仍有鱼类生存,其中以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命名的马里亚纳狮子鱼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深的脊椎动物,达到8100m。令人惊奇的是同很多长相
国内首次解析鱼类卵胎生的进化特征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全启团队发表研究成果揭示鱼类卵胎生的进化特征,这是国内首次解析鱼类卵胎生的进化特征,为理解动物卵胎生和胎生生殖模式的进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该项成果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等科研项目的资助,由张全启教授团队联合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本研究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证实,许氏平鲉仔鱼孵化前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不仅有卵黄提供的营养,而
研究揭示骨鳔鱼类适应辐射的分子机制
骨鳔鱼类包括鼠鱚目、鲤形目、脂鲤目、鲇形目及电鳗目的所有物种,占据了全球淡水鱼类的68%,是淡水鱼类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骨鳔鱼类的物种适应辐射被认为与之特有的关键性状密切相关。第一个关键性状是骨鳔鱼类的最前端几个脊椎骨特化成具有听觉能力的韦伯氏器,可以将鱼鳔感受到的声波传递到内耳,有效提高感受外界声音的敏感性。第二个关键性状是大部分骨鳔鱼类具有惊吓反应,当受到捕食者的攻
鱼类干扰素的负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体一旦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后就会触发一系列信号通路(如RLR信号通路)诱导IFN的产生,进而清除病原体。免疫反应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正负调控因子协同发挥功能,保证整个过程的稳定。正调控因子能够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最终清除病原体,而负调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