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atology:Panx1/P2X4途径控制HCV感染的肝细胞分泌含有miRNA的外泌体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病(包括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病的进展是由复杂的细胞间反应引起的。尤其是来自HCV感染肝细胞的外泌体和microRNAs(MiRNAs)通过促进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之间的细胞通讯而在肝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然而,HCV感染过程中外泌体和miRNAs分泌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海水鱼类生殖干细胞移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戴河站牙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海水鱼类生殖干细胞移植研究方面去的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论文“Production of donor-derived offsprings by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of oogonia in the adult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
Molecular Cancer:CHEK1和CircCHEK1_246aa诱发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不稳定和骨损伤形成
多发性骨髓瘤(MM)仍是一种不治之症,其特征是骨髓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因此,有效的治疗干预必须同时针对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利基。该研究结果表明,靶向CHEK1mRNA和CircCHEK1_246aa编码的酶催化中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靶向MM细胞和BM利基的治疗方法。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186/s12943-021-01380-0多发性骨
ACS Nano:一种微创外泌体喷雾剂修复心肌梗死后心脏
心肌梗死(MI)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许多心肌梗死幸存者将遭受复发性心力衰竭(Hf)的折磨,这已被认为是不良预后的决定因素。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地改善了心肌梗死后早期存活率,但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正成为晚期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的主要驱动因素。在过去的十年里,再生医学的发展给心肌梗死的治疗带来了希望。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Nature Cell Biology:研究揭示高尔基体来源的SEC14L2囊泡调控内吞体分裂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孟安明团队的副研究员贾顺姬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栋实验室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高尔基体分泌小泡通过促进磷脂酰肌醇转换介导内吞体分裂》(A Golgi-derived vesicle potentiates PtdIns4P to PtdIns3P conv
研究发现鱼类肠道土著菌及其调控鱼体糖代谢的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发现鱼类肠道菌群中存在的一种高丰度菌——索氏鲸杆菌(Cetobacterium somerae),其可通过代谢产物乙酸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促进鱼类胰岛素表达和糖利用能力,对鱼体健康起重要调控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肠道微生物(Gut Microbes)》上。据团队首席周志刚研究员介绍,鱼类利用糖的能力普
Science:揭示海马体神经回路网络形成中的轴突吸引和排斥机制
2021年6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海马体(Hippocampus),又名海马回、海马区、大脑海马,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主要负责长时记忆的存储转换和定向等功能。海马体是被称作“海马区”(hippocampal region)的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海马区可分为齿状回(dentate gyrus)、海马体、下托(subiculum)、前下托
Hepatology:低氧诱导的外泌体促进大肠癌肝转移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常见病,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就有肝转移。具体地说,一些症状较轻的区域性患者(Ⅰ期或II期)也会迅速进展为肝转移,甚至及时切除原位结直肠癌病灶。然而,肝转移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本文研究显示低氧诱导的外泌体miR-135a-5p与大肠癌转移灶内肝转移的发生、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miR-135a-5p可能是阻止大肠
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外泌体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来,细胞外小泡(EVs)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主要媒介,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们几乎由所有类型的细胞分泌,并携带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这些物质可以从宿主细胞传递给受体细胞,从而引发受体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变化。新近研究表明,EVS在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起重要作用。来源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EV介导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