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科院正式鱼类和哺乳类独立形成相似干扰素调控机制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鱼类和哺乳类通过趋同进化独立形成相似的干扰素反应调控机制,相关研究论文于7月27日在线发表于著名免疫学期刊《免疫学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中科院水生所的张义兵研究员和国家科学技术部973计划"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桂建芳博士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2011-08-09

Gastroenterology :鱼类脂肪酸或可降低肝癌风险

近日,6月刊的《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 )发表的一项以人口为基础的日本成人研究显示,食用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的鱼类以及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n-3 PUFA与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呈剂量依赖性负相关。

2012-11-18

中科院研究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获进展

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是一类新发现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IG-I样受体包括3个成员, 即视黄酸诱导基因I (RIG-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MDA5)以及LGP2。

2012-11-18

海洋所孙黎课题组:测序揭示硬骨鱼类病毒感染机制

众所周知,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miRNA在宿主免疫防御和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