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捕食时也会开展合作
据鱼类或许并不像人们之前认为的那样“笨”。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些鱼类在捕食时也会主动寻求合作,以提高捕食效率。 研究人员在英国新一期《自然—通信》杂志上报告说,石斑鱼发现藏匿的猎物时,会根据周围环境与海鳝、章鱼等鱼类“沟通”,通过头朝下“倒立”并不断摆动头部的动作来指示猎物的藏身之处,如果这些潜在合作伙伴无动于衷,石斑鱼会游得更近并变换其他动作发出信号...
2013-05-02
日本将水族箱送上太空以研究失重对鱼类影响
在容器中游动的小鱼 采用了多项改进技术的水族箱“水体栖息地”(AQH) 日本空间局(JAXA)近期将一个水族箱送上了国际空间站。这可不是为了什么闲情逸致,这个水族箱是用来观察失重对于水生生物将会产生何种影响,其中包括通体透明的鱼。 这个水族箱被命名为“水体栖息地”(AQH),它于2012年7月20日被装上日本发射的第三艘H-II无人自动货运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
2015-03-26
中国怒江水系纹胸鮡属鱼类又添一新成员
纹胸鮡属鱼类是鮡科鱼类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至今已发现有约80个物种分布在中印山区各水系的广大地区。中国是纹胸鮡属鱼类的重要分布区域,至今已有20余种种类被记录。其独特的胸部附着器是是该属鱼类区别于其他属鱼类的主要特征,也是对河川急流环境生存的一种重要的适应性进化。
2015-03-26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发现一鱼类新属-狭吻鱼属
野鲮亚科是鲤科鱼类中一类适应流水环境的南方类群,该类群在口唇部的系统结构上有剧烈的分化,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尤其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分化出了众多的特有种甚至特有属,因此成为鲤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的热点类群。野鲮亚科在中国有26属,其中12个属为中国特有。
2014-05-19
EST: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野生鱼类汞富集显著
研究发现,高原特有野生鱼类在低温寡营养环境中具有极低的生长率和较长的寿命、较低的甲基汞去除率以及该地区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高效的甲基汞富集等,这些是造成汞富集的原因。
201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