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生长因子HB-EGF在斑马视网膜修复中起关键作用

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健康系统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斑马在遭受损伤后能够再生受损视网膜的机制,这一研究结果提示着有朝一日也能够人类身上发挥同样作用的新策略,从而潜在性地允许医生利用这些策略延缓或逆转诸如视网膜黄斑变性和青光眼之类的疾病。

2012-02-16

Deve Cell:斑马研究揭示心脏不对称发育机制

2013年3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从外面看我们的身体看起来完全对称的,然而,大多数内部器官包括的心脏其实是不对称。心脏的右侧主要负责肺循环,左侧负责供给血液给身体的其他部位。 这种不对称性使心脏有效地完成其工作。在对斑马胚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Justus Veerkamp和Salim Seyfried博士已经展示了左右两侧的心脏如何发育成不同的。

2013-03-27

Science:改变人类情绪的药物也会改变的行为

据一项对欧洲野生鲈的研究,在被排泄、冲刷并在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之后而最终出现在全世界水道中的医疗用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对生态的影响。Tomas Brodin及其来自瑞典Ume大学的同事发现,当这些鲈接触了被称作去甲羟安定的减缓焦虑的药物之后,它们的进食速度加快了、胆子变大了而且变得较不合群。 这种精神病科的药物被用来治疗人类的焦虑症。

2013-03-14

PNAS:科学家发现中提取的蛋白有望抑制癌细胞转移

2013年3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从太平洋鳕提取的一种蛋白能够抑制前列腺癌转移,还有可能抑制其他恶性癌症的转移。相关临床前研究发表在近期PNAS上。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系教授Hafiz Ahmed博士称,应用天然提取物来对抗癌细胞是在癌症研究领域在很重要的。理解这些提取物的工作原理能让我们开发能够抗癌的食物。

2013-03-20

PNAS:日本沿海浮游动物和体内发现放射性元素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Fukushima-derived radionuclides in the ocean and biota off Japan,”,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在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和海啸之后3个月在浮游动物、海水和类身上发现了来自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元素。

2012-11-18

Cyberplasm:仿造寄生的机器人帮助搜索疾病

一个研究小组正在试图创造基于寄生的多细胞微型机器人Cyberplasm,用来测试血液情况,从而能帮助人类诊断出疾病。这个机器人只有1厘米长,用电子神经系统的人工肌肉细胞葡萄糖供电。 Cyberplasm也有视觉感受器,以便它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而这个机器人大量的传感器设计也能感受和应对体内不同的刺激。 现在Cyberplasm还尚未完成,研究人员正在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进行检测和工作。

2012-04-11

Blood:斑马模型研究发现一种抗白血病新化合物

2012年4月9日,发表在Blood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新的毒性小的抗白血病化合物能成功治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斑马,研究结果证实该化合物有可能成为一种针对人白血病的新药物。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导致正常未成熟T细胞发展成白血病细胞。白血病细胞能迅速进入血液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诱发一些危及生命的症状包括出血过多和频繁的感染症状。

2012-11-18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发现一类新属-狭吻

野鲮亚科是鲤科类中一类适应流水环境的南方类群,该类群在口唇部的系统结构上有剧烈的分化,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尤其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分化出了众多的特有种甚至特有属,因此成为鲤科类系统进化研究的热点类群。野鲮亚科在中国有26属,其中12个属为中国特有。

2014-05-19

Nat Commun:盾皮的自我保护机制

“巨骨舌”(亚马逊流域一种淡水)的鳞内的盘状结构的排列,是其能够保护自己不被“水虎(食人)”咬伤的关键。这一发现发表在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人们知道,“水虎(食人)”是可怕的攻击者,它们的利齿能夹住猎物,使其丧失能力。

2013-10-30

:人类是从拥有第6感的状蠕虫进化而来

3.75亿年前,这种酷似的海洋动物从海洋爬向陆地 据国外媒体10月13日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是从5亿年前长相酷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该动物拥有第六感,由此推出人类确有第六感。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经过长达25年的研究后,发现人类和多达65000多种脊椎动物都是由一种拥有“第六感”的长相酷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

2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