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解析细菌抵御病毒侵染的功能多样性机制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CRISPR系统在细菌不同中间作用的差异以及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
Science:遗传并非肿瘤细胞多样性唯一的驱动因素
据研究人员报道,尽管有着等同的基因组,但癌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行为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其中包括它们对化疗的反应。这些发现对流行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这一流行的观点认为基因差异是实体肿瘤中个体细胞有着不同行为的主要原因。一些功能上的差异有些对癌症的进展或对治疗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许多肿瘤中,仅有某些细胞才会驱使肿瘤的生长或变得对化疗有抵抗力。
Nature:用单细胞基因组探索多样性
宏基因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于细菌以及古细菌多样性的理解。然而,环境宏基因组数据往往不容许个别物种的基因组组装,因此,大多数完整的基因组序列来自于培养的微生物。如今,两个新的大规模研究利用单细胞基因组,直接从未培养的环境样本中恢复了细菌和古细菌基因组。
An Fore Sci:采伐迹地更新策略对地表苔藓多样性的影响
苔藓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的演替过程与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苔藓植物具有单层细胞的特征,对微气候和微生境的依赖很强,因此苔藓植物对更新策略引起的微环境和微生境变化很敏感,常常被用作评估更新策略导致环境变化的指示植物。 自然更新形成阔叶林和人工营造针叶林是世界各地对采伐地更新采用的最常见的两种方式。自然更新和造林导致了不同的树种组成,可能会影响林下植物的多样性。
PNAS:农药引发广泛的生物多样性丧失
2013年6月21日点 /生物谷BIOON/ --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近日,在PNAS杂志上发表的 “Pesticides reduce regional biodiversity of stream invertebrates”的研究论文,阐述了大量农药的使用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严重后果。 农药残留已经严重破坏了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J Ecol:王绪高等温带森林种面积及β多样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Ecology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王绪高研究员的研究成果“Spatial patterns of tree species richness in two temperate forests。”,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
Nat Gene:基因组学研究全面揭示玉米遗传多样性及进化机制
2012年6月4日,由冷泉港实验室、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康奈尔大学、墨西哥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等全球17所科研机构合作完成的两项玉米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同期发表。
Nature: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新方法
测量生物多样性的传统方法在判断海洋生态时,很可能错过一些重要的方面,从而在热带水域保护工作上导致错误的关注方向。 为了量化一个特定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常通过观察测量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加以判断。但在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生态学家Rick Stuart-Smith和他的同事展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