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白领晒出你的脂肪肝

白领们一年一度的体检报告出来后,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被扣上了“脂肪肝”的帽子,Andy也一样。自从Andy坐上了销售总监的位置,房子,换了大的;车子,也换了大的,甚至连以前有着结实肌肉的小腹也变成了大腹便便。

2015-02-15

白领应酬常喝酒易患脂肪肝

问:我是一位30岁很年轻,办公室职员,平均每周都要喝酒两次,身体并不肥胖,但经常感觉疲劳,请问我这是不是属于高危人群?答:明白,年轻,男性,不胖,喝酒,你的两次每周我不知道喝的酒量多少。我们一般说酒精性肝病是有指标的,男每天酒量大于40,女每天酒量大于20克,如果乘以五年,五年情况依然天天如此,那么它患酒精性脂肪肝就非常多见的。

2015-02-15

揭示冠状动脉斑块和酒精脂肪肝的内在关联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CTA)揭示了高风险冠状动脉斑和常见肝病之间的紧密关联,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Radiology上。

2014-11-06

AJPGLP:动物模型帮助科学家理解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州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实验室的负鼠(opossum)可以作为新型的动物模型来研究常见的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类似于酒精性肝病,但是常常高发于那些不饮酒或者饮酒很少的人身上。NASH的主要特征是肝脏中脂肪的积累,而且和炎症、功能性的肝损伤伴生。

2012-11-18

中国健康管理学会FibroScan脂肪肝研究项目启动

中国健康管理学会FibroScan脂肪肝研究项目启动

2013-12-17

Hepatology:研究揭示脂肪肝发生新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由于肝脏内脂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并能够进一步引发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食物中的脂肪酸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能够导致脂肪肝的发生,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李蓬所领导的研究组发现了一种新的饱和脂肪酸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机制。

2012-11-18

发现miR-130a-3p在调节脂肪肝上的新功能

近年来,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探究其具体的发病机制有可能发现新的治疗靶标。MicroRNAs (miRNAs) 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在22个核苷酸左右的单链RNAs,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参与不同生物过程的调节,包括发育模式、细胞分化、细胞增殖等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s在维持代谢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2014-04-22

Hepatology:抑癌因子控制了酒精脂肪性肝炎的发展

近日,来自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及老鼠体内,p53/p66Shc介导的信号促进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8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2012-11-18

JAMA:生长激素类似物或可明显降低HIV感染者患脂肪肝的风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替莫瑞林或可明显降低HIV感染者患脂肪肝疾病的风险。

2014-07-24

Molecul Endocrinol:肝脏糖原代谢与糖稳态平衡和脂肪肝的关系

近日,国际内分泌领域期刊Molecular Endocrin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陈雁研究组的论文Regulation of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lipid metabolism by PPP1R3G-mediated hepatic glycog

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