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非编码RNA与人类疾病关联性亮点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揭示人基因组中有30亿个碱基对,其中1.5%能够编码蛋白质,98.5%是非蛋白质编码基因,这些基因序列一度被认为是垃圾基因。然而随后的ENCODE计划表明,大约75%的人类基因组能被转录成RNAs,当中74%是非蛋白编码RNA(ncRNAs)。
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长链非编码RNA功能研究
在2014肿瘤转化医学研讨会上,孙教授就“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长链非编码RNA功能研究”做了精彩演讲。孙树汉教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全军医学分子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二军医大学遗传研究所所长。
从心脏病到癌症——长非编码RNA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直到近几年才发现人类基因的70%是非编码RNA,非编码RNA不能翻译为蛋白质,但仍在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Stefanie Dimmeler是首批发现一个microRNA亚群在血管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研究人员之一,她最近获得了欧洲研究委
非编码RNA——洗白了的“垃圾RNA”
非编码RNA通常因不能编码蛋白质的RNA而被认为是“垃圾RNA”。随着对RNA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非编码RNA的突变或表达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非编码RNA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非编码RNA即不能编
Nat Med:新型小RNA的发现或可帮助开发治疗抑郁症的靶向性疗法
近日,来自麦基尔大学和道格拉斯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大脑中一种小分子的水平明显低于抑郁症患者大脑中该分子的水平,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Medicine上,该研究为开发治疗抑郁症的新型疗法提供了希望。
2013非编码RNA从分子调控到临床应用前沿论坛——演讲嘉宾公布
"2013非编码RNA从分子调控到临床应用前沿论坛”将于10月30日~31日在上海召开,我们将邀请来自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针对当前研究热点及问题开展研讨,进而促进非编码RNA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发展。
Hepatology:解析与肝癌微血管浸润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种与肝癌微血管浸润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以及其促进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这一RNA或可作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患者无复发的生存率不良的预测因子。相关论文发表在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
PLoS Biol:长非编码RNAs或可调节机体基因表达的时机
2014年3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普渡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酵母可以在一种长非编码RNAs的帮助下快速适应环境的改变,研究者表示,当面包酵母需要开启从葡萄糖获得能量的开关时,长非编码RNAs就会为其准备代谢基因以供激活,这项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Biology上,这项研究也是首次将长非编码RNAs和基因表达的时机相互关联的一项重要研究。
EMBO Rep:小型非编码RNAs或可用于预测癌症的发生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MBO Report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特殊类型的非编码RNAs的水平差异可以用于区分癌性和非癌性组织,小型非编码的RNAs也可以被用于将癌症病人分为不同的亚类来预测其不同的预后结果。
崔庆华:在长非编码RNA的世界中,一定存在着长非编码RNA中的P53, PTEN
编者按:去年年底,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创建并发布了长非编码RNA疾病数据库( LncRNADisease),这一数据库收录了160多种和长非编码RNA有关的疾病,并集成了一个生物信息学工具用以预测新的人类长非编码RNA和疾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