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hem:能够制造新药物的革命技术

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其可以生产出天然的化学物质来用于装配罕见的抗炎性药物用于治疗癌症和疟疾。研究者表示,这种新型技术或将帮助开发新型廉价、大批量生产罕见药物的新途径。

2014-11-20

Nat Med:科学家发现脑积水的侵入治疗方式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爱荷华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脑积水的一种新发病原因,这项研究结果刊登于11月18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Calvin Carter说:调查结果确定了新生儿脑积水的一个新分子机制。 针对这个缺陷的信号转导通路,在小鼠使用FDA批准的药物,能够成功地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治疗这种疾病。

2012-11-22

Cancer Discov:开发出转移前列腺癌的侵袭监控疗法

2012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针对转移性的前列腺癌的新型疗法或许会停止患者对起初疗法的反应,这需要对患者的血液进行特定的癌症分析。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存活依赖于特定的信号路径,这些信号是通过一种名为雄激素受体的蛋白质来实现的。

2012-11-18

诺华依维莫司(Votubia)获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肾细胞肿瘤治疗

2012年11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诺华(Novartis)今天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Votubia(everolimus,依维莫司,在美国商品名为Afinitor )用于伴有结节性硬化症(TSC)及其并发症风险、但不需要立即开展手术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成人患者的治疗,该药是首个获欧盟批准可用于这一患者群体的药物,在此之前,手术介入是唯一的选择。

2012-11-06

巴黎第四届Win研讨会将首次披露运用突破技术取得的个性化癌症治疗主要进展

6月28-29日,学术界思想领袖和制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公司的高管将齐齐亮相巴黎第四届WIN研讨会(4th WIN Symposium),介绍并讨论将推动个性化癌症药物进入新阶段的突破性技术。该研讨会将通过靶向治疗和诊断标志物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肿瘤学领域创新型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开展介绍推动个性化癌症治疗的新方法。这次活动将有史以来首次对新技术进行披露,这些技术能够单独预测癌症患者的疗效。

2012-06-07

BMC Medicine:二手烟或增加儿童侵入脑膜炎球菌的感染

2012年12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年来,二手烟对于儿童所引发的危险变得越来越明显,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MC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揭示了,二手烟以及母亲抽烟导致的胎儿烟草暴露可以明显增加孕妇侵入性的脑膜炎球菌的感染的风险。 侵入性的脑膜炎球菌感染是一种主要的细菌性脑膜炎,当细菌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血液、肺部以及关节时,就会引发严重的疾病。

2012-12-12

Nature:首次发现编码反义RNA也能够促进蛋白表达

2012年10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研究帕金森病时,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取得一项能够改善用于疾病治疗的工业化蛋白合成的发现:他们成功地发现一种被称作反义RNA(antisense RNA)的非编码性RNA的新功能:它能够增强编码性基因(coding gene)的蛋白合成活性。 人基因组中,除了大约有2.5万个编码性RNA序列之外,还拥有数量更为庞大的非编码性RNA。

2012-10-18

Mol Psychiatr:神经影像学技术捕捉可卡因对脑血流的破坏影响

中风是可卡因滥用引起的最严重的医学风险。研究指出,可卡因的血管作用能破坏大脑血流(CBF),从而促使可卡因滥用者发生中风。因为对可卡因滥用性脑血管变化的基本机制缺乏认识,还没有发现此类中风的有效疗法。目前,神经影像学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于卡因诱导性限制性大脑血流的基本机制可以揭示一些有限的线索。

2012-11-18

Marino与诺华签署CRN技术排他许可协议

2012年8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Marino Biotech公司宣布,已与诺华(Novartis)签署了一份许可协议,将构象限制性核酸技术(conformationally restricted nucleotide,CRN))应用于单链及双链寡核苷酸药物的开发。 根据非排他性许可协议,Marina将获得100万美元的预付款。

2012-08-07

解密活体生物功能的“语言”-揭开美国损伤微测技术在中国快速成长之谜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推动下,基因层面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而目光深邃的学者们已注视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大门隆隆打开,生命功能层面的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宠儿。如果有一项技术能够搭建起从基因结构到功能的桥梁,那必将使生命科学大放异彩。非损伤微测技术就是这样的一座桥梁。

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