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蛇耐受河豚毒素的奥秘

研究显示,蛇已经进化了一种对致命神经毒素的显著抗性,而且世界各地蛇的这种抗性都相类似。这一发现,大大地增加了适应遗传基础的了解,是了解适应局限性和进化程度的模型。 研究人员发现,在北美、中美、南美及亚洲,那里的蛇能以分泌致命神经毒素的两栖动物为食,这种神经毒素就是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这些蛇的一个关键钠通道基因存在有类似的突变,这使蛇对TTX高度耐受。

2012-11-18

PLoS ONE:发现血凝块可以吸收细菌毒素 保护机体免于细菌感染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血凝块可以通过吸收细菌毒素来保护机体免于细菌的毒害。

2013-12-13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芋螺毒素可以用于癌症疼痛治疗

近日,德国波恩大学和耶拿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确定了芋螺毒素的混合成分构成。研究人员发现名为µ-PIIIA的不同折叠类型的多肽毒素虽然作用相似,但它们之间也有存在很大区别。该项研究发现对于开发新型止痛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芋螺毒素有望应用在癌症患者止痛治疗领域。目前,其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2012年《应用化学杂志》上刊登。

2012-11-18

JBC:德发现一种细菌毒素可致细胞自杀

德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细菌毒素可致细胞内的一种蛋白失活,致使细胞“自杀”。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chemistry)上。

2012-11-18

欧盟利用“清洁技术”应对藻类毒素威胁

世界上坐落在沿江大河或海滨湖滨的城市,日益承受着水藻大量繁殖的困扰和威胁。当水体中的藻类家族达到足够高的密度,即每毫升达到成百上千藻类细胞,有时甚至每毫升达到上百万藻类细胞时,某些情况下水藻开始大量繁殖,并释放出毒素或大量有害的浮游生物,严重威胁其它生物的生长及生物多样性,使水体质量快速下降,对野生动物、家畜和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2013-01-07

J Proteome Res: 代谢组学应用于微囊藻毒素代谢研究

微囊藻毒素(MCLR),作为一种肝毒素,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在体内,肝脏是MCLR主要攻击的器官,然而具体代谢变化目前任然未知。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等研究人员在与上海敏芯信息科技公司的合作下,通过对灌服MCLR的大鼠模型进行代谢组学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MCLR扰乱肝脏代谢的真面目,此研究已经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

2013-01-05

霍乱正在改变疫区居民的基因组

中国科技网讯据《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霍乱每年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人体并没有坐以待毙,研究人员现已找到证据:在霍乱流行的孟加拉国,当地人的基因组已经进化出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应对这种疾病。这是人类进化发生在现代社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研究传染病对人类进化的影响将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疫苗。 霍乱已经蔓延到了全球,但这种疾病的中心地带位于分属印度和孟加拉的恒河三角洲。

2013-07-10

Nature :伤寒毒素的作用及其晶体结构

肠道沙门氏菌“伤寒沙门菌”(S. Typhi) 致病性的生物基础基本上是不清楚的。“伤寒沙门菌”引起致命性的系统感染,即伤寒,而其他肠道沙门氏菌血清型则要么是无害的,要么只会造成不太严重的胃部感染或食物中毒。这项研究表明,伤寒毒素(一种新型AB毒素,由“伤寒沙门菌”独有的两个A亚单元组成)的施用,会重现伤寒的很多急性症状。

2013-07-18

安捷伦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基质的真菌毒素定量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为老百姓的饮食安全带来新的隐患,引起广大消费者和国家质检部门的极大关注。基于安捷伦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平台,安捷伦公司先后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适用于不同基质的真菌毒素定量检测方法,包括分散固定相提取结合安捷伦Infinity UHPLC-QQQ/MS的方法、免疫亲和净化结合Infinity UHPLC-QQQ/MS的方法...

2013-05-22

PLoS Pathog:导致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的关键分子机制

2013年10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最近,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破译了导致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的一个关键分子机制,指出了未来可以让食源性毒物不能进入血液的治疗方式。 研究领导人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副教授Rongsheng Jin等人创建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的复杂蛋白复合物三维晶体模型。该复合物能结合到小肠内衬部位中,并允许毒素进入血液。

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