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 细菌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2018年10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手术或泌尿道感染中存在的微生物能够形成有组织的生物膜结构,这一结构通过对抗抗生素的作用,从而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对此,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希望了解这些生物膜的产生机制,以及如何能够阻止其发育。生物膜是由于细菌聚集后形成的粘稠状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保护细胞免受外界影响。因为这一保护层可以抵抗抗生素杀伤,所以当微生物污染手术中使用的缝线或者感染尿路导管时

2018-10-07

纳米水凝胶抗污染油水分离材料研究获进展

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目前,含油污水的处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复杂环境下乳化含油污水的处理。利用膜分离技术来实现油水分离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分离手段之一,特别是针对乳化的油水体系。然而,传统的膜分离材料在油水分离过程中会遭受严重的污染,导致分离通量以及油水分离效率的急剧下降,严重阻碍了膜分离技术在油水分离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开发新型的分离膜材料,解决分离膜材料

2018-08-25

Nightstar Therapeutics无脉络症疗法获得FDA授予RMAT认定

基因疗法新锐Nightstar Therapeutics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在研疗法NSR-REP1“再生医药先进疗法”(RMAT)认定。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首个针对遗传性眼疾获得RMAT认定的基因疗法。无脉络膜症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遗传性眼疾,主要影响男性。罹患该疾病的患者在儿童期会出现夜盲症状,然后病情不断进展,视野逐渐受限,导致在成人期出现视觉

2018-06-17

绶草两种花型的传粉生物学和生殖隔离研究获进展

自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概念以来,物种形成就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生殖隔离则是物种形成过程的关键步骤,也是物种得以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在植物中生殖隔离也可以依其机制发生的时间顺序划分为传粉前隔离和传粉后隔离。目前,关于兰科植物种间生殖隔离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欺骗性传粉的类群(性欺骗和食源性欺骗)中,而在约占兰科植物总数三分之二的非欺骗性类群中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

2018-05-13

Science:揭示β-桶蛋白插入到线粒体中的机制

2018年1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描述了所谓的β-桶蛋白(beta-barrel protein)是如何被插入到线粒体膜中的。这些蛋白让线粒体能够输入和输出分子。基于这一发现,由Nils Wiedemann教授和Nikolaus Pfanner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Carola Hunte教授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合作,阐明了蛋白生物化学中

2018-01-31

Science:发现细菌生物中的纤维素与植物纤维素存在差异

2018年1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中的纤维素与植物中的纤维素存在不同。在发表在2018年1月19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标题为“Phosphoethanolamine cellulose: A naturally produced chemically modified cell

2018-01-20

虫,不是昆虫!是比草履虫更娇小可爱的模式物种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2017年物种日历里介绍的最小萌物,毫无疑问是体长200~300μm的大草履虫。作为所谓的原生生物,这些芥子须弥的单细胞生命有着与我们人类大相径庭的生存之道。2018(第二届)模式动物与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与应用研讨会# 不过在了解它们之前先有一个密恐预警可爱的大草履虫。正是这些神奇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趣的原材料,让我们有机会洞悉生命的基本法则。今天,我

2018-01-08

线粒体融合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以Sequences flanking the transmembrane segments facilitate mitochondrial localization and membrane fusion by mitofusin为题,在线发表在PNAS上。该研究发现线粒体融合素MFN1是一个能自主介导融合的蛋白,并揭示MFN1

2017-12-05

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金斯瑞携新型转仪eBlot亮相

编者按:2017年10月27-29日,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将近2000余位免疫学专家和代表齐聚天津,共同参与免疫学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探讨。与此同时,全国各大生命科学领域仪器及耗材厂商也在本次大会上亮相,纷纷展示本公司的最新技术和优秀产品。生物谷记者也出席并参加了本次学术大会,并且有幸在大会现场采访到了金斯瑞生物的现场负责人,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采访,一起

2017-11-17

科学家揭示伪狂犬病毒囊糖蛋白gD识别受体nectin-1的分子机制

疱疹病毒膜融合需要多个病毒蛋白与多个细胞表面受体参与,相互协调才能完成,整个过程极其复杂。病毒表面糖蛋白D (gD)与宿主细胞受体的识别是α-疱疹病毒感染初期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迄今已鉴定的gD受体中,细胞黏附分子nectin-1参与了多种α-疱疹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被认为是最有效的gD受体。因此,gD识别nectin-1的分子机制成为α-疱疹病毒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

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