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院士团队研发新冠疫苗真有这么神奇?
由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一针”新冠疫苗。近日,康希诺官方又传来好消息,最新研究表明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后,再接种一针 “克威莎”作为加强针,14天后中和抗体水平升高约78倍!这项最新临床研究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团队与北京生物技术研究所、
Cell Res | 袁钧瑛院士等团队首次发现新冠病毒促进 RIPK1 激活以便于病毒传播
由SARS-CoV-2引起的COVID-19是持续的全球大流行病,对全世界的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挑战。一部分 COVID-19 患者会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称为细胞因子风暴,这可能会导致死亡。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1 (RIPK1) 是炎症和细胞死亡的重要介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袁钧瑛,南方科技大学张政,
两院院士+诺奖得主,科学思考碰撞产业智慧,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携大咖阵容拉开帷幕
10月1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蓝厅会场,“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活动盛大举行。包括“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CAR-T细胞疗法的创始人之一卡尔·朱恩在内的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顶级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纷纷现身上海,交流合作,碰撞火花。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功博团队揭示全球野火来源PM2.5对死亡率的影响
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大规模的野外大火,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同时,野火产生的烟雾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来源,与城市来源的PM2.5相比,野火来源的PM2.5由于其复杂的化学成分和更小的粒径,其毒性更强,并且往往与其他有害环境因素(如高温)对人群健康产生共同作用,因此对人群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然而,鲜有研究系统分析和评价野火来源的PM2.5和死亡率之
中国精神卫生领域迎来罕见的大手笔捐赠 陈天桥为何钟情精神健康研究
日前,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签约成立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实验室,关注如何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针对人群行为和症状的大数据,来推进全民精神健康。
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发布!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6人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步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中国科学院 2021年8月1日 共191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评审,其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6人。1、性别统计:男性32人,女性4人,男性占比为88.89%;2、年龄统计:年龄最大的是66岁,最小的是43岁,平均
康乐、陈列平、刘如谦等7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了2021年新当选的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名单,以表彰他们在原创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7位入选的华人科学家中,有6位科学家来自生命科学领域。此次入选的华裔科学家包括:国际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校长康乐,当代肿瘤免疫治疗先驱、耶鲁大学免疫学家
国家疾控局正式亮相,院士出任副局长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王贺胜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沈洪兵、孙阳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此次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作为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式亮相。科学网注意到,担任副局长的沈洪兵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1964年5月生,江苏启东人。1981年至1986年在南京医学院卫生系卫生专业学习,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研发防跌倒感应系统可预测患者何时下床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陈笃生医院研发设计一套智能系统,利用热感应器识别患者下床前的特定动作,并在15秒内发出警报,呼叫值班护士在患者下床前赶到病床,以防患者摔倒。当热感应器识别到护士到达床边,会自动停止警报,整个过程免接触、自动化,且电脑屏幕上只有热感应图,不会显示患者影像,以保护隐私。据报道,医院之前使用重量感应垫或病床内置的重
PNAS: 陈志坚团队揭示抗病毒及抗肿瘤天然免疫信号机制
cGAS-STING通路对于抗感染和癌症免疫防御非常重要。 STING激活触发多个信号级联反应,最终导致IRF3,NF-κB和自噬等信号激活。 IRF3诱导I型干扰素被认为是STING激活后的主要效应,该信号可引导针对DNA病毒和肿瘤的免疫反应。但是,STING激活还可以触发其他下游途径,例如NF-κB信号转导和细胞自噬,而STING是否能够不依赖IFN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