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碱基替换重塑超级干细胞:访生物物理所博士研究生杨济平
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通过替换病变、衰老的成体细胞,达到恢复组织器官稳态和功能的目的。这一技术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有效性和安全性两大问题,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仍然受到限制。近年来,科学家们从改善移植物活力、调控移植微环境以及制备辅助支架材料等方面进行着种种尝试,试图突破这两大再生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7月7日,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光慧课题组、北京大
2016年生物制品批签发年报:白蛋白和凝血因子VIII仍非常紧缺
我国自2006 年起对疫苗和血液制品全面实施批签发制度。目前,我国纳入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包括全部疫苗类制品、国产血液制品和进口人血白蛋白、血源筛查用体外诊断试剂(简称“血筛试剂”)。2016 年,经CFDA研判,决定对乙肝/丙肝/艾滋核酸检测血筛试剂实施批签发管理。7月4日,CFDA官网发布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编写的《2016年生物制品批签发年报》。这份报告也是了解国
生男or生女?孕妇机体激素差异就能够看出?
2017年6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产前检查的发展,如今研究人员就能够在女性怀孕8周时检查出女性所孕育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对于很多父母而言,他们往往会通过判断母亲在怀孕时和男孩或女孩相关的症状来预测胎儿的性别。当预测胎儿性别时人们往往会相信老一辈女性的建议和看法,比如坏女孩儿往往会让孕妇变丑以及更加情绪化,而怀男孩儿则会让孕妇头发长的很快,而且更加具有活性。那么来自某些真理核
J Anti Chem:抗生素耐药性与家用洗液“三氯生”之间的关系
2017年7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伯明翰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家用清洁剂"三氯生"与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一些经过突变产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同时对三氯生也有耐受性。结果显示,喹诺酮耐药性的突变会改变细菌在细胞内部组装DNA的方式,同时也会改变细菌的自我防御机制。这些改变都都会造成对"三氯生"耐药性现象的产生。(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Nature子刊:中科院广州生物院陈小平研究组揭示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浆外泌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2017年6月26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Oncogenesi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xosomes from Plasmodium-infected hosts inhibit tumor angiogenesis in a murine Lewis lung cancer model”。研究首次发现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浆
【Neuron】浙大陈忠教授利用光遗传技术控制颞叶癫痫全身性发作
癫痫,俗称“羊角风”,是一种长期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以脑内同步化放电引起的反复且突发性的抽搐为特征。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100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癫痫,而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更高。癫痫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发作时患者口吐白沫、肌肉强直,身体遭受严重伤害。历史上,梵高、凯撒大帝、拿破仑等名人都曾饱受癫痫的伤害,大量患者甚至猝死。除对身体的伤害以外,患者的心理也常会发生严重影响,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在癫
线粒体自噬Warburg效应介导apelin促血管平滑肌增值——生物谷专访南华大学陈临溪教授
编者按:近年来,线粒体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线粒体的基因突变、呼吸链缺陷、线粒体膜的改变等因素均会影响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变,包括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等。为此在即将召开“2017线粒体相关疾病研讨会”之际,生物谷专访了南华大学陈临溪教授。生物谷:陈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此次接受生物谷的邀请来参加“2017线粒体相关疾病研讨会”,并在会前接受专访。我们
Oncotarget:中南大学梁德生课题组发表基因编辑干细胞对肿瘤生长抑制的研究进展
2017年3月27日,,国际肿瘤学学术期刊《Oncotarget》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梁德生课题组在基因编辑干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研究的新进展,文章题为“Enhanced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b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ipsCs with targeted integration o
PLOS Genetics:复旦大学王陈继研究组发现前列腺癌线粒体分裂调控新机制
2017年4月27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陈继青年副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成果揭示了前列腺癌中SPOP基因突变促进肿瘤的部分潜在分子机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晓锋博士和王洁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陈继青年副研究员和余龙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线粒体是细胞主要的能量形成所在。线粒体的融合(fusion)与分裂(fission
Nat Biotechnol:发布1003种细菌和古生菌分离株的参考基因组
2017年6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来自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院(Joint Genome Institute, JGI)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1003种细菌和古生菌的参考基因组,从而将现存的细菌和古生菌菌株数量增加一倍,并且将它们已知的微生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增加大约24%。这些基因组代表着“迄今为止单次发布的最大参考基因组数量”。相关研究结果于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