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oVE:新技术证实疟原虫与HIV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2012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疟疾和HIV都是世界性大流行疾病,而且同时感染这两种疾病能够导致比较高的死亡率,但是科学家们对HIV-1和导致疟疾的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知之甚少。

2012-11-18

Nat Genet:疟原虫基因组测序揭示抵抗疟疾的挑战和机遇

两个跨国研究小组最近对疟原虫基因组进行测序而发现这种寄生虫存在遗传变异性,从而给人们根除这种寄生虫带来新的挑战,但是同时也提供一种更加清晰和更加详细的遗传组成图片,从而为开发抵抗疟疾的药物和疫苗提供一幅初始的路线图。 这两篇研究论文都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 Genetics期刊上。

2012-11-19

PLoS Pathog:疟原虫钙转运蛋白成为抗疟疾潜在新靶点

2013年4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科学家们发现疟疾寄生虫中的一种蛋白质对生存是必不可少的机制。他们相信识别这种蛋白质,接受了防止疟疾传染给人类的潜在新的治疗靶标。 研究人员发现蚊子中寄生虫有性繁殖阶段,寄生虫缺少负责控制细胞内钙转运的蛋白质。他们发现,钙转运蛋白负责保护这些阶段的寄生虫免受潜在致命浓度钙的影响。

2013-04-25

PLoS Patho:研究者发现蚊子杀灭体内疟原虫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首次发现蚊子机体的蛋白可以转换功能来抵御寄生虫的感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 研究者这项最新研究建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这项最新研究中,他们发现在冈比亚按蚊中,沉默Caspar回路的一个基因可以激活lmd途径的转录因子Rel2的表达。

2012-11-18

:利什曼原虫对血红素的渴望可用来制造新的疫苗

利什曼原虫是世界上仅次于造成疟疾的疟原虫的最致命的寄生虫之一。这种寄生虫是通过雌性沙蝇的叮咬传播的,它会引起不同形式的利什曼病——这是一种以皮肤溃疡及内脏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利什曼病影响着全世界大约1200万人,然而还没有疫苗预防这种疾病,且用于治疗这种疾病的少数药物毒性很大、价格昂贵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2013-09-12

基因重组疟原虫可被用于开发疟疾疫苗

Seattle BioMed的技术人员开发出一种低毒性疟原虫可被用于开发一种新型疟疾疫苗。

2014-06-06

PLoS ONE:疟原虫感染可能用于肺癌的免疫治疗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研究组与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合作开展的肺癌免疫治疗实验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

2012-11-18

PLoS One:自然杀伤细胞识别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

被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iRBC)在早期的免疫反应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也译作NK细胞)是被激活的,这表明NK细胞与先天性抗寄生虫免疫反应有关。然而,NK细胞是否会直接识别iRBC,刺激iRBC是否需要辅助细胞呈递信号或是溶解性因子,这些问题目前还不明确。

2012-11-18

Cell Host & Micro:科学家发现疟原虫基因组中存在DNA的甲基化修饰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药物,其可以有效杀灭耐药性的疟原虫。

201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