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JCN:是什么阻止维E发挥作用?

当科学家对 “摄入多少维生素E才是足够的?”进行持续争论时,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高水平的血脂,比如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或许会阻断维生素E到达所需组织中发挥作用。

2015-03-17

日研制出可阻止人脸识别的近红外眼镜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22日(北京时间)报道,日本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一种眼镜,能够通过发出近红外光的方式阻止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已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在电子商务、公共安全、金融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不需要输入密码,仅用自己这张脸就能登录电脑系统或腾讯QQ。越来越多的社交应用也开始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将用户的影像、照片和数据库中的各种资料联系起来。

2015-02-16

Nature Biotechnology:Amgen研发受挫:血管生成素拮抗剂无法阻止卵巢癌

2015年1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生物医药巨头Amgen公司最新的终期临床实验结果令人沮丧。Trebananib是一种融合蛋白,包含两段与抗体Fc段连接的目标肽段,而且它能同时抑制血管生成素1和

2015-01-20

CGH:阿司匹林能够阻止巴瑞特食道炎产生

根据一项发表在2012年7月那期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期刊上的新研究,服用阿司匹林似乎能够降低患上巴瑞特食道炎(Barrett's esophagus, BE)的风险,其中巴瑞特食道炎已知是食道癌的最大风险因子。

2012-11-18

Mol Cell:科学家发现一种药物成分具有阻止艾滋病毒复制新作用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炳辉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种上市多年的药物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喷他脒,具有“切断”艾滋病毒的生命周期,阻止艾滋病毒自我复制,从而保护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Molecular Cell上。 据了解,这一名为“喷他脒气雾剂”的药物,在其主要成分被发现有这一新作用前,只是用于治疗因艾滋病导致的肺部感染。

2012-11-18

PNAS:利用转基因细菌阻止蚊子传播疟疾

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疟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在蚊子中肠中常见的一种细菌进行基因改造,发现导致人患上疟疾的疟原虫在携带这种转基因细菌的蚊子体内不能存活。这种被称作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细菌经过基因改造后分泌对疟原虫有毒性的蛋白,但是这种毒素并不伤害蚊子或人。

2012-11-18

Am J Resp Crit Care:维生素D或能阻止吸烟者肺部功能损伤

根据一项来自美国波士顿市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维生素D缺乏与吸烟者体内较差的肺部功能和肺部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快速下降存在关联,这就意味着维生素D可能使人们免受因吸烟而对肺部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于2012年7月19日在线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期刊上。

2012-11-18

:短期肠道蠕虫感染或能阻止I型糖尿病产生

根据来自美国新泽西口腔医科大学新泽西医学院(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of New Jersey-New Jersey Medical School)的William Gause博士和同事们完成的一项研究,短期的肠道蠕虫感染可能给予身体长期抵抗I型糖尿病(type I diabetes, TID)的保护。

2012-11-18

Cell Transpl:潜在的干细胞疗法或可阻止关节损伤后骨关节炎的发生

2012年8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有潜力的干细胞疗法来预防关节损伤后的骨关节炎。 关节的损伤可产生称为创伤后关节炎(PTA)的骨关节炎,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疗法来减缓或者治疗该病症。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非常有前景的PTA治疗方法-干细胞疗法,这种干细胞称为间质干细胞(MSCs),这项研究发现将用于治疗关节损伤后的治疗。

2012-11-18

Nat Chem:新研究有望保持抗生素活性同时阻止副作用产生

2012年8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个新项目正在研究改变抗生素的产生是否能够除去它的副作用,而正是这些副作用阻止它在临床上被用来抵抗耐药性超级细菌。 衣霉素(tunicamycin)是由土壤细菌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 它以一种临床上新的方式来阻断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作用,从而使得它成为一种潜在地非常有吸引力的候选药物来治疗耐药性病原体。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