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抗血管增生药物与癌症免疫疗法联用协同效应再获证明!

 日前,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和罗氏的科学家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的一项研究,再度证明了抗血管增生药物与癌症免疫疗法联用的协同效应。这次的疗法组合是罗氏的在研抗CD40抗体、Avastin、和一款抗血管生成素2(Ang2/ANGPT2)抗体。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CD40是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长

2020-01-06

研究发现线虫个体间辐射旁效应诱导的新模式

 辐射旁效应是指受到直接辐照的细胞产生损伤信号诱导未辐照邻近细胞辐射反应的现象。辐射旁效应现象不仅局限于生物个体内部,也可以个体间通讯的方式在群体层面进行诱导。然而,以往的动物实验都是基于液体培养体系,辐射诱导的个体间通讯也被认为是水溶性信号分子介导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挥发性信号分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可能角色。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

2019-12-06

研究显示人长期居住在南极洲后大脑缩小

 长期住在天寒地冻、杳无人烟的南极洲,会影响人大脑吗?德国一项研究显示,大脑会平均缩小7%,学习、记忆以及与人交往能力因此减弱。不过,这种影响可逆。柏林夏里特医学院联合其他多所大学研究人员,以德国南极诺伊迈尔三世科学考察站9名队员为研究对象,在他们科考前后经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检测队员们大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评估他们的认知功能。研究人员发现,

2019-12-09

eNeuro:长期处于黑暗的环境下会影响大脑网络以及听力

科学家们知道,损坏成年小鼠的视力会增加大脑专用于听力的部分神经元的敏感性。马里兰大学生物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视力丧失还改变了脑细胞彼此相互作用的方式,改变了神经元网络,并促使小鼠的敏感性转变。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日的《eNeuro》杂志上。

2019-12-06

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应对智能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压力?

2019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过去的十年里,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平均每天会在智能手机上花费四个小时时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智能手机会干扰我们的睡眠、工作效率、心理健康和冲动控制,即使有一部智能手机在手,也会降低我们可用的认知能力。但最近研究表明,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智能手机可能会通过提高机体皮质醇的水平来缩短机体寿命,皮质醇是机体中主要

2019-11-20

eLife:长期挫折会抑制多巴胺的产生

2019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生中长期遭受社会逆境困扰的人们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应付急性压力情况所需的多巴胺。 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eLife》杂志上,该结果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长期暴露于心理创伤和虐待会增加精神疾病和成瘾的风险。 主要作者,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转化精神病学研究小

2019-11-16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发布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指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老

2019-11-23

阿斯利康与欧姆龙达成长期全面的全球战略合作

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宣布与欧姆龙健康医疗有限公司达成一项长期、全面的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并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未来将共同为患者研发呼吸、心血管及代谢领域的疾病管理解决方案。这是阿斯利康首次与器械公司开展全球战略合作。 阿斯利康与欧姆龙达成长期全面的全球战略合作 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宣布与欧姆龙健康医疗有限公司达成一项长期、全面的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并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未来将共同

2019-11-12

长期疗效喜人 礼来IL-17抑制剂达到两项试验主要终点

  今日,礼来(Eli Lilly)公司宣布,其IL-17抑制剂Taltz(ixekizumab)在治疗活跃性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和非放射性轴性脊柱关节炎(nr-axSpA)患者的两项临床试验中,都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性次要终点,进一步证实了Taltz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数据在美国风湿病学院年会上公布。银屑病关节炎和非放射性轴性脊柱关节炎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银屑

2019-11-13

研究揭示长期施肥抑制根际微生物固氮的作用机制

生物固氮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总生物量中大约24%的氮来源于微生物的非共生固氮过程。根际是农田土壤中微生物最为活跃的区域,根际中固氮微生物群落与作物的生长息息相关。然而,长期以来,大量化肥及有机物料的投入大大降低了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固氮作用。近年来,土壤固氮功能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氮菌群落及其影响因素,然而,对长期施肥抑制根际微生物固氮的作用机制鲜有研究。最近,中国

20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