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科学家成功解析关键肌肉组分的原子晶体结构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肌动蛋白丝如何形成基本的肌肉结构-肌节;在许多蛋白的帮助下,肌动蛋白分子可以聚合形成丝状结构从而产生许多不同形状的结构,而肌动蛋白丝具有两极性:正极和负极,当其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就会反应其失去或者获得亚单位的天然趋向。
中科院四原子化学反应体系研究获突破
化学反应微分截面的实验测量能够最细致地反映一个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而通过求解在势能面上运动的原子核的薛定谔方程来得到基元化学反应的微分截面则是量子动力学理论计算的终极目标。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经过包括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张东辉等研究组在内的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人们已经基本解决了三原子化学体系的量子动力学难题,能够定量地计算三原子体系的微分散射截面。
Cell Res:杨茂君研等阐明生物体摄取镍钴等金属离子的机制
2013年12月24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茂君研究组在《自然》系列杂志《Cell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学术论文“Planar substrate binding site dictates the specificity of ECF-type nickel/cobalt transporters”(底
J Mol Biol:利用高速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细胞间作用力
细胞间连接在通信、运输、信号转导、废物清除和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个欧洲项目中,研究人员研究了生物物理力量如何能够影响这一系列功能的实现。 几乎在所有组织中,细胞间通信和信号转导是通过缝隙连接(gap junction)或细胞间通道来实现的。
CSB: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微切削加工技术的癌细弹性模量计算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跨学科完成了卵巢癌细胞(UACC1598)和结肠癌细胞(NCI-H716)微切削逐层去除,证明了这种这种微切削去除方法可以测量细胞内部细胞骨架细胞器等各结构的力学特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确的实验数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科学通报》上。 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响应主要依赖于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由各种尺寸与刚度不同的细丝网组成。
PNAS:朱平等病毒转录态原子模型获进展
4月6日,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和孙飞研究组合作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方法,首次解析了处于转录过程中的双链RNA病毒的近原子分辨率(4.1Å)三维结构,并构建了该病毒转录态的全氨基酸原子结构模型。
安捷伦科技推出全新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MP-AES)
2011 年 9 月9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隆重推出4100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MP-AES),该仪器创造性地使用空气运行进行元素分析。 4100MP-AES从根本上改变了科研人员进行元素分析的方式。该光谱仪使用空气即可运行,利用氮气产生等离子体,摒弃了实验室配置危险可燃气体和使用昂贵的气体。
Nature:科学家制造出首个原子X射线激光器
近日,《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美国能源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制造出了世界上波长最短、最纯的X射线激光,这项成就实现了一个45年的预言,打开了向一系列新的科学发现进军的大门。 X射线能帮助人们深入观察原子和分子世界。1976年科学家预言称,X射线激光能被用制造可见光激光的方法制造出,即通过原子内部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单色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