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捷伦基因组学系列讲座:二代测序文库构建新理念
实验室样本量增加了,原先的机械打断仪不够用了,再买一台又没有预算,怎么办?样本来源过于稀有,初始样本量不足以支撑常规建库方法,怎么办?趋动基因的突变频率低,接近测序错误率,无法区分是真实突变还是系统错误,怎么办?安捷伦文库构建新方案,帮你省去机械打断仪,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文库复杂性和覆盖率,解决低起始量样本建库问题,有效区分真实突变与系统错误,并实现快速文库构建。新方案,新理念,新高度。本次讲座将覆
Nat Commun:如何利用“DNA修复错误”机制治疗疾病?
2019年11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由日本京都和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的生物信息学工具MHcut揭示,DNA损伤的自然修复系统——“微同源性介导的末端连接”,在人类细胞中发生的几率可能比以往人们认为的要普遍得多。研究人员使用MHcut和商业基因组编辑技术,以极高的精确度在iPS细胞中创建了突变,从而无需患者样本即可对疾病进行建模。因此,即使在患者样本稀少或无法获
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测序绘制首个人胚胎造血和免疫系统发育图谱
2019年10月10日,来自英国Newcastle University和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等机构的科学家在Nature上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Decoding human fetal liver haematopoiesis”的研究,首次报道了由胎肝驱动的人胚胎造血和免疫系统发育过程的单细胞图谱。在该项研究中,作者首先制备了受孕后4周至17周的人胚胎肝
俄罗斯科学家已在人类卵子中开展旨在校正耳聋基因突变的基因编辑实验
2019年10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俄罗斯生物学家Denis Rebrikov已开始对具有正常听力的女性捐赠的卵子进行基因编辑,以了解如何让一些聋哑夫妇生下没有携带损害听力的基因突变的孩子。这个消息在他于今年10月17日发送给Nature期刊的电子邮件中有详细说明。它是今年6月份开始的一系列事件中的最新一起,当时Rebrikov告诉Nature期刊他有意利用流行的CRISPR工具制造
PNAS:全基因组测序鉴定非洲结核杆菌病原体早期感染情况
2019年11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检查了南非地区爆发的广泛耐药结核病流行株LAM4 / KZN的进化和流行病学历史。该菌株首次报道于2005年在夸祖鲁-纳塔尔省的图格拉渡轮,此后已在全省广泛传播。这项新研究确定了促进XDR-TB菌株疫情爆发的关键宿主,病原体和环境因素,以及可以采取的早期发现和遏制未来流行病的步骤。由哥伦比亚大学领导的这项研
研究发现藏族人群三代测序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并解析全基因组结构变异
10月23日,《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在线发布了第一个藏族人群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该成果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课题组、西藏大学欧珠罗布与崔超英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徐书华课题组、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吴天一课题组等,经过两年多联合攻关完成的藏族人群高原适应研究的又一阶段性成果,旨在利用长片段基因组数据从头组装藏族人群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以期解析藏族人群基因组中的大片
华大智造重磅发布三款新品:便携式、智能化、低使用门槛,让测序更加可及!
10月25日,在第十四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4)上,华大智造重磅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新型一站式测序解决方案,展示了三款具有行业颠覆性的新产品,分别是其自主研发的新型“桌面”一站式测序解决方案、便携式单细胞组学产品及CoolMPS高通量测序试剂套装。目前,基因检测已经进入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之中,从最早期的科研级全基因组测序,到如今构筑精准诊疗基础的临床级肿瘤用药基因检测,再到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Cell》重磅:北京大学张泽民课题组与勃林格殷格翰联合发表关于单细胞测序刻画肝癌免疫微环境动态特征的研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课题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吉润课题组以及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肿瘤免疫与免疫调节部门多位科学家,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and Dynamics of Single Immune Cells in Hepat
宏基因组测序(mNGS):病原微生物检测新风口
基于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 不依赖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能够快速、客观的检测临床样本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的诊断。随着mNGS 技术平台的完善和临床研究的增多,mNGS在临床上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
中国基因测序仪往事
导语:从关山难越,到部分引领,中国基因测序仪的研制开发攀越关山、跋涉荆棘,经历了起伏跌宕的20年。9月9日,来自深圳的消息,国产基因测序仪DNBSEQ-T7(原命名MGISEQ-T7)正式交付商用。从去年10月发布以来,诸多业内人士和媒体将T7誉为中国基因产业突破上游技术壁垒,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注脚。从关山难越,到部分引领,中国基因测序仪的研制开发攀越关山、跋涉荆棘,经历了起伏跌宕的20年。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