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研究表明响尾蛇毒液和巴西植物有望治疗丙型肝炎
2018年2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巴西科学家在利用从南美洲响尾蛇毒液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抵抗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这项研究基于科学文献中的记录,这些记录表明动物毒液表现出抵抗一些病毒(如黄热病病毒、麻疹病毒和登革热病毒,它们与导致丙型肝炎的HCV病毒都属于黄病毒科)的活性。人们迫切需要抵抗丙型肝炎的新方法。现有的疗法是昂贵的,存在不良副
环境毒素竟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
我们都知道生物钟的失调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近日,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昼夜节律会受到环境毒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该研究对应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Ec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名为“Evolution to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blates the Circadian Clock of an Aquatic Se
免疫毒素SL-401达到关键临床试验终点
今天Stemline公布了其树状细胞肿瘤(BPDCN)药物、免疫毒素SL-401的一个关键二期临床的顶级分析结果,详细结果将在12月的ASH年会公布。SL-401在第三阶段(12微克/公斤/天)13位未经治疗患者的完全应答率为54%,总应答率为77%。在所有45名患者的CR为60%、ORR为82%。毛细血管渗透综合症(CLS)是SL-401最大安全问题,已在148位用药患者中造成3例死亡。这个试验
剧毒的蓖麻毒素最新研究进展
2017年9月28日/生物谷BIOON/---蓖麻籽为大戟科蓖麻属植物蓖麻的种子,而蓖麻子主要含有脂肪油和蓖麻毒素。蓖麻油有致泻作用,医学上通常作为泻剂。但蓖麻毒素具有强毒性作用的植物蛋白,并主要存在于蓖麻籽中。此毒素可在冰箱中贮存数月而不失活性,但煮沸易失去活性。蓖麻毒素有很强的细胞毒性,研究人员从去壳蓖麻籽中提取天然蓖麻毒素,以白血病K562细胞、大肠癌SW480 细胞、结肠癌Colon205
Science:毒蛙如何对自己的神经毒素产生抵抗力?
图片来自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doi:10.1093/molbev/msv350。2017年9月24日/生物谷BIOON/---不要让它们的外表欺骗你:顶针般大小的、色彩鲜艳的、粘糊糊的毒蛙事实上携带着我们知道的一些最为剧毒的神经毒素。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离解决一个相关的令人挠头的问题---这些毒蛙如何阻止自己中毒?---更接近一步
Nature:利用比较糖蛋白质组学鉴定出导致蓖麻毒素毒性的新玩家
图片来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4015。2017年9月23日/生物谷BIOON/---虽然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和脂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糖基化在蛋白质组水平中仍未得到广泛的探索。对复杂的糖蛋白质组(glycoproteome)进行分析的技术是有限的。糖蛋白不仅在糖基的数量和位置上存在差别,而且也在每种聚糖(glycan)的组成和结构上存在差别
PLoS Pathog:利用心脏毒素揭示HIV-1自我整合到T细胞基因组机制
图片来自Zhyvoloup A, et al. (2017)2017年7月22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可能经过进化将它的遗传物质整合到人体中的某些免疫细胞激活基因上。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7月20日发表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igoxin reveals a functional connection betwee
来自蛇毒的新型抗血栓药,效果更好毒性更低!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学”的新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了基于蛇毒的更安全的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称为血小板的血细胞聚集在一起并形成血块,并广泛用于治疗心脏病。损伤后过度出血是目前抗血小板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台湾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与血小板表面的蛋白质糖蛋白VI(GPVI)相互作用的药物。小组早期的一项研究发现,Tropaglerix是Tropidol
大肠杆菌毒素工程化,化身癌症特异性诊断利器!
2017年6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大肠杆菌也许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更好的检测癌症的新工具。一组来自格里菲斯大学糖组学研究所、阿德莱德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近日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新研究中详细解释了他们的新发现。来自糖组学研究所的Michael Jennings教授解释说大肠杆菌可以产生一种能够结合细胞表面一种不寻常糖类的毒素,该糖类属于细胞表面
Science:揭示出线虫中编码毒素及其解毒剂的自私基因
图片来自UCLA/Kruglyak lab。2017年5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常见的秀丽隐杆线虫虫株具有一对基因:其中的一个编码一种毒素,而另一个编码它的解毒剂。这项新的研究也揭示出如果具有这两个基因的线虫与不具有这两个基因的野生线虫虫株杂交,那么它们的没有遗传这种解毒剂编码基因的后代不能够保护它们自己免受这种毒素(由母本线